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楼市调控政策不断加码 “去地产化”渐成风潮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9-14 14:05: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目前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谓是步步紧逼,虽然地产投资和商品房价格未见明显回落,但是中小房企面临的经营困境已经日渐凸显。于是,出售资产或转行矿业的房地产公司大量涌现,“去地产化”渐成风潮。此外,原本寄望通过重组翻身的地产类ST公司,不可避免地普遍面临着骑虎难下的尴尬。

  “去地产化”渐成风潮

  9月13日,江苏舜天发布公告,决定将旗下地产公司股权全部出售给国信集团或第三方,以彻底消除双方的同业竞争。从中报来看,江苏舜天的地产业务毛利率为37.51%,是盈利能力最好的资产,如今“忍痛割爱”凸显出许多房企的无奈。

  2010年4月以来,地产调控政策陆续出台,提高贷款门槛、收紧融资渠道,以及最近的限购措施,戴在房企公司头上的“紧箍咒”越来越紧。尤其是证监会暂停受理房地产融资、重组申请更让许多公司打了“退堂鼓”,江苏舜天的大股东国信集团在整合地产资产方面就面临着困扰,既无法通过江苏舜天整体上市,也无法借壳ST琼花作为地产平台。

  有着同样经历的上市公司并不在少数,绿景控股早在2010年3月就公布了资产重组方案,拟转型为经营高端酒店、写字楼,脱离地产业。但是,绿景控股今年6月14日公告,重组历时一年三个月仍处在上报材料阶段,现有资产无法置出,新的资产和业务又无法置入,因此决定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原本炙手可热的“地产”,如今却变成了烫手山芋,爱建股份6月8日公告变更经营范围,去掉了“房地产开发、经营及咨询”,而仅仅一年前,爱建股份还在忙于将两家地产公司注入。

  即使是还身处地产行业中的公司,也纷纷寻找着新的出路,矿产投资成为了最大热门。目前披露了涉矿公告或与矿产有染的二三线地产公司不胜枚举,包括了新湖中报、中天城投、鼎立股份、莱茵置业、中弘股份和华业地产等。

  ST公司地产重组遭遇阻力

  对于ST公司而言,重组无疑是改变经营困境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不过如果重组方是一家地产公司则另当别论。由于政策限制,ST公司普遍存在着“跳槽”容易、“就业”难的尴尬。统计显示,剔除已退市的股票,目前共有14家ST公司的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为地产类公司,其中11家公司由于政策因素陷入重组停滞的状态。

  *ST星美早在2009年10月就启动了重大资产重组事项,2010年1月正式上报重大资产重组的行政许可申请及相关材料。2010年10月,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证监会明确表示暂缓受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重组申请。公司涉及房地产开发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因此受阻,相关事项搁置至今。

  ST筑信也曾于2010年3月与海航置业就资产重组进行磋商,不过始终未能如愿,直至今年8月,公司拟通过定向增发获取7.9亿现金替代注资。

  业绩连年亏损的*ST思达有着同样的难处,2009年10月正弘置业成为新的大股东,作为中原地区实力雄厚的地产龙头公司,正弘置业入主曾给投资者带来了房地产资产注入的想象空间。不过,地产资产的注入始终没有实施可能,*ST思达今年中期依旧亏损1769万元,保牌难度不小。

  二级市场走势显著分化

  前面提到的这些试图“逃离”地产行业的公司,普遍业绩不佳,即使是主营为房地产开发的ST中房、ST兴业今年上半年也均出现千万元以上亏损。面对严厉的调控措施,地产公司规模与抗风险能力之间的差异越发明显,这也直接导致了其二级市场走势的分化。

  统计显示,在124只房地产开发行业股票中,市值排名前十的股票今年以来平均涨幅为2.24%,远好于同期上证指数下跌11.99%的水平。其中,作为地产龙头股,万科A今年以来的跌幅仅为0.57%,保利地产则逆市大涨11.46%。

  另外,市值小于20亿元的15只地产股今年以来平均下跌4.32%,与大盘地产股的上涨形成鲜明对比。其中,沙河股份、海德股份的年内跌幅均超过了25%。

  市场人士指出,随着房地产调控逐步推进,拿地成本上升、开发资金短期成为制约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土地储备多、资金规模雄厚的大型房企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中小地产股则由于缺少业绩支撑,可能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本报记者 刘兴龙

【 作者:位宇祥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