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河北86万余眼机井超采地下水致水位严重下降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8-19 15:56:00 来源: 长城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遍地都是打井队

  不过,这似乎只是一个扬汤止沸的办法,如今,机井报废的速度越来越快了。一口机井的报废,意味着几百亩庄稼收成可能因此泡汤。

  “以前说能垒猪圈的就敢到城里盖房子,现在是扛得动钻杆的都去打井。机井报废快,主要因为机井本身的质量不高。”河北省地热资源开发钻研所专家刘金生说。

  行走于华北平原的田间村头,打深机井”的广告遍布墙壁。一位从业者说,仅在他所在的武强县,就拥有近50台钻机,其中北代乡尤多。这些机器多是二手的,10几万就能买一部,很快就能收回成本。

  尽管在专业打井队伍看来,这些“散兵游勇”不够专业,做的活也很粗糙,但他们却受到农民的青睐。原因是价格便宜。

  这些打井个体户,打井收费多根据井深,每米收费约150-180元,比专业打井队的报价便宜一半,但他们使用的管材等厚度明显偏薄,一些工艺也不太过关,快的5天就能打一口井。

  虽然这些打井队承诺一口机井质保3年,但很多井的寿命往往止步于此。“寿命再长一些全靠运气。”大量报废的机井亦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很多打井个体户都是当年县机井队的成员。自从机井队解散后,孟召同又回到家种地,闲暇时帮人修机井。

  在有河皆干的华北平原,不光是农民吃水、浇地都依赖深井,地热井的开发也如火如荼。刘金生介绍说,打地热井所使用的钻机更昂贵一些,但利润也更丰厚,打井队打一口地热井都能赚上40万元。不过,这些遍地开花的地热井,只有极少一部分使用了已经较为成熟的回灌技术。大部分深层地热水被抽取出来,经过粗放利用后,就顺着下水道偷排掉了,地热水中含有许多矿化物,又造成了地面的污染。

  资源浪费严重在于没有严格的监管,对使用者来说,不采用回灌或回灌时偷工减料,皆出于利益权衡。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地下水仍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一家深水井的打井广告写道:“只需为水泵交付较少电费就不用再交水费”,“地下水取之不尽也就永远没有停水的麻烦”。

  缺少动力的节水

  地下水真的取之不尽吗?

  随着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以近2米的速度向地层深处遁去,小屯人也开始怀疑。

  然而,生活依旧不紧不慢,麦子、玉米、棉花,每到浇地的时候,机井打开,田地里便有了清亮汩汩流动的水,只要机井没有报废,家家户户的水窖里就有了存水。

  正如广告词里描述的那样,只需交付电费就不用再交水费。小屯的机井上没有显示用水量,这也是大多数村落机井的现状。

  电视上每天都在播放各种节水灌溉的新技术和新经验,对小屯和一些村落的居民来说,这只是一堆数字和报告而已,那些节水的措施还没有真正闯入他们的生活。

  就连衡水市引以为豪的“咸淡混浇”经验,也没有在小屯铺开。这一经验目前只是在部分村落试点。

  一些村民对这项技术还有些犹疑和担心:“深浅井两种水混合,麻烦,如果比例控制得不好,会不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由于是使用深层地下水,今春华北的大旱并没有影响到小屯这些村庄的农业用水。只要合上电源就有水,水危机在很多人脑海中依然是模糊遥远的印象。

  一位水文地质专家指出,出于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的考虑,近年来国家投入诸多资金用于抗旱饮水工程,在水资源贫乏的华北形成了这样一个悖论:产量节节拨高,水环境持续紧张恶化并不在眼前显示,各种补贴客观上造成了人们缺乏节水的动力。

  在地质构造方面,除了山区和山前地带,只要往地层深处打,一般都能找到淡水资源。这也造成各地方普遍缺乏节水动力,深机井遍地开花。

  中科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李振声曾同华北平原部分县市的领导讨论限制地下水的开采,得到的答复是:“我们限制,周围各县不限制,那我们就吃亏了,也无济于事”。

【 作者:张志刚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