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连诚信论文都是抄的,特讽刺! 诚信教育,先要讲诚信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8-18 08:19:48 来源: 光明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从作业抄袭到考试作弊、从买卖论文到伪造学历,校园里越来越多不诚信的现象变得平常。

  校园,本该是培养诚信的好环境,可它却不再拥有纯洁无瑕的氛围,到底是什么阻滞了诚信教育?

  “写的诚信论文都是抄的,评优的时候还要信手胡编参与人数量,编活动影响力”

  “为什么一些能说会道的人混得好?我这么辛苦努力都白费了吗?”名牌大学毕业生王丹十分不解。她的一位样样不如自己的同学,通过伪造学生工作经历,甚至伪造各种奖状而获得了一份更好的工作。

  一项调查印证了王丹的感受。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对1865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82.1%的受访者认为当前说谎之风日渐严重。谈及为什么会说谎成风,受访者给出的首要原因是“没有原则、底线失守,过分追求利益”(72.8%),其次是“说谎者不用付出任何代价,特别占便宜”(68.4%),排在第三位的原因是“说真话的人经常不招人待见,好心没好报”(61.0%)。

  “其实学校里还是有很多诚信教育的,但有些搞来搞去成了走形式。”王丹说,每学期的诚信教育都会是学院的评优指标之一,每学期的活动差不多都是在横幅上签名、举办座谈会和讲座、写征文、建立诚信档案等等。

  “连写的诚信论文都是抄的,特别讽刺。”王丹说,“评优的时候还要编参与人数量,编活动影响力。”

  尽管各高校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诚信教育活动,甚至专门开设了诚信课程,但是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如假贫困生的出现、助学贷款的拖欠等,清楚地表明诚信教育从课程到行动还有相当的距离。

  “诚信教育的问题跟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分不开,太多负面的消息会影响学生诚信思想的形成。”清华大学刘美洵教授认为,“社会都在呼唤公信力,人人都希望建成诚信社会,但是却越来越有什么都不可信的趋势,很少有人做出真正的思考,为什么会失去信任?”

  刘美洵认为,诚信教育讲一般的大道理多,却没有真正教会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反而是“为质疑而质疑”。面对太多的负面消息,学生无从辨别,诚信的光辉自然容易被掩盖。

  “诚信与我们的社会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在古代是熟人社会,诚信的品质容易验证和得到认可。可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社会,诚信的验证本就不易,诚信的制度如信用体系等都还没有建立起来,原来熟人社会的诚信传统却已被打破。在这样新旧交替的时刻,诚信就颇显珍贵了。”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师陈洁表示。

【 作者:黄锐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