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野鸡大学巧钻五大漏洞 假洋文凭形成完整产业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8-15 15:53:00 来源: 北京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监管漏洞

  中国下家,在工商注册审批也容易

  检察官告诉记者,在此案侦破过程中,有犯罪嫌疑人供述:“北大旁边那座楼里全是我们同行。”警方突袭调查竟发现有半数情况属实,才侦破了这起惊人的串案,而这些专门从事假洋文凭业务的公司在这座写字楼里已存在多年,却安然无事,是谁的责任?

  此案的犯罪嫌疑人之一余某透露,在北京,从事“山寨洋文凭”业务的公司有100多家。在国内,负责产业链中培训内容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几大城市,而负责招生的公司则遍及全国各地。他估计,这个产业的从业人员至少有几万人。“我的公司从注册开始,一直没有相关部门上门过问业务。”

  周治成告诉记者,余某是负责给“美国哥伦比亚国际学院”招生的,他注册的公司名为“文化交流中心”,其他的涉案公司也大都是冠以“文化”、“教育”、“咨询”等名目,“这些公司在工商部门的申报资料都很简单,没有涉及具体业务,审批也很容易,这无疑给他们的犯罪行为提供了空间。”周治成认为,如果工商部门有一个相对周密的审查机制,应该可以甄别这些公司所代理的美国大学是否具有合法的颁发学历的资质,如果确定合法再颁给他们执照,应该可以免于让那么多人受骗。

  核查漏洞

  名校名教授,为钱选择不出声

  “这些野鸡大学和骗子公司能够长期存在还有很多因素,其实识别他们并不困难,尤其是租给他们教室的学校,给学员上课的老师,不难发现其中疑点,但是因为利益的驱使,反而为他们打开了方便之门。”周治成指出,涉案的野鸡大学和骗子公司不少都采用“傍名校”的方法,在名牌大学租用教室或者会议室作为授课地点,给受害人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认为他们和这些名校有合作关系,从而更易上当。“实际上这些学校把教室租给骗子,是负有失察的责任,他们推说不知情,从法律上也确实无法追究他们的责任,但是作为名牌大学,能否在出租教室的问题上谨慎一些,核查一下他们是否具有合法资质,而不是谁给钱多就租给谁,就会少一些漏洞让骗子钻。”

  同样,给这些野鸡大学授课的老师也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其中还不乏名校的名教授。“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这种一个月上一次课的学校是什么性质吗?但是一次1万元甚至几万元的授课费让他们三缄其口,而且这个钱是不用申报纳税的,在这样的诱惑面前,很多人根本顾不上什么野鸡不野鸡了。”周治成认为,正是有了“教学场地”和“优质师资”,这个非法产业链才得以不断生存发展。

  心理漏洞

  花钱买学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个地下产业链存在了多年,每年那么多学员花巨资换来一张“野鸡文凭”,为什么直到今天才曝出假洋文凭第一案?周治成指出了其中的症结,这些野鸡大学和文凭骗子之所以能够长时间逍遥法外,最根本的一个问题是——没有人报案。

  “通常情况下,警方接到受害人报案才会立案侦破,这次假文凭串案,就是缘于受害人举报,但出于种种心理原因,绝大多数人选择不报案。骗子们正好利用了人们的心理漏洞。”

  检察官分析,报考洋野鸡大学的学员中大多为国企或国家事业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机关干部,年龄普遍偏大。他们并不担心学历会不会得到国家权威认证部门的认可,只要能够得到本单位、本部门人事和组织部门的承认就足够了。这对那些在机关和企业呆了很多年、正需要一个学历来作为晋升依据的人来说,不用考试、只要花钱就能拿到的学历无疑是雪中送炭。这就是野鸡大学至今还在中国红火的原因。

  “他们不认为自己受骗,对他们来说,这个野鸡文凭是管用的,所以,有多少干部、高管手里拿的是山寨文凭,这是个未知数。”

  这个利益链的源头是因为有庞大需求,中国很多单位实行的学位和晋升挂钩的机制为野鸡大学提供了市场,以哥伦比亚国际学院为例,他们公司不过四五个人,招收了数百学员,平均学费近10万元,而他们租办公室、教室、请老师等所有成本不超过100万元,纯利润上千万。

  这次起诉的嫌疑人中就有自己受骗后又去骗人的,还有开始不知情,知道后仍然继续在这里上学的。检察官周治成认为,治理野鸡大学和假文凭是一个相当艰巨的社会问题。(记者 张鹏)

【 作者:马学玲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