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筑牢银行体系与民间借贷间"防火墙"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8-15 09:01:00 来源: 金融时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近期,在商业银行贷款额度相对紧张、社会资金整体偏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和个人纷纷寻求民间借贷资金,民间借贷的市场需求日益扩大,潜在风险也与日俱增。民间借贷、网络借贷等领域的风险近日被银监会亮出“红牌”。

  民间借贷盛行

  银行银根收紧,民间借贷盛行。今年一季度以来,生产材料成本的不断上涨,让许多中小企业对信贷资金愈加渴求,然而,逐步收紧的银根,让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贷不到款的企业,只能将目光转向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的利率也水涨船高。尤其在中小企业较多的苏浙和广东地区民间借贷市场,今年以来更是异常火爆。

  据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称,温州民间借贷市场估计规模约1100亿元,相当于全市银行贷款额的20%,其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约380多亿元,占35%。今年一季度,温州民间借贷的交易量是上年平均的1.4倍,民间借贷市场处于比较活跃阶段,借贷规模的增长也比较明显。今年6月份,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水平为24.4%,折合月息超过2分,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4个百分点,这一民间借贷利率水平处于阶段性高位。而目前,6个月至1年(含1年)的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为6.56%,即使利率上浮三成,企业将银行信贷资金投向民间借贷市场仍有着巨大的获利空间。

  企业无奈寻求民间借贷,将进一步推升融资成本。据记者了解,目前民间借贷的主要力量是一些中小制造企业和中小开发商,今年以来,每个月的贷款总额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最高的时候月息可以达到10%。民间借贷的盛行,也使银行被裹挟其中。由于信贷需求旺盛,甚至有一些大型企业转换角色从事高利贷业务,而放贷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银行,将银行给大型企业的贷款放高利贷后赚取巨额利息、利差。一些国有担保公司、财务公司也利用国有银行的资金,偷偷地放高利贷。随着资金成本呈几何级数上升,其项目的风险也进一步放大,民间违约率也可能上升。今年以来,不仅发生了包头惠龙集团董事长金利斌自焚的惨案,一些中小企业老板因为还不起高利贷而潜逃消失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甚至近日在温州还出现了银行客户经理因为陷入民间借贷纠纷离奇失踪的案件。据相关人士称,该客户经理涉及的民间借贷可能在7000万元左右,目前警方已经进入前期调查。

  “做实业很难赚钱,不如把资金收回来,拿去放贷还省力些。”近期记者在江浙等地采访时,经常可以听到如是的说法。市场上借钱的人非常之多,随着放贷人手头的资金越来越紧,利息水涨船高,资金纠纷也越来越多。银行客户经理处于银行业务的最前端,容易接触到客户及博取客户的信任,收入和业绩挂钩,大多薪水不菲。银行客户经理有着一份体面的工作,对金融风险的认知要高于很多普通人,然而却敢于冒着风险涉入民间借贷,足以见得民间借贷的高收益与疯狂。

  网络借贷风险凸显

  介入这场疯狂的资金游戏中的,还有网络借贷。随着民间借贷的市场需求日益扩大,一种以网络为平台的P2P贷款模式应运而生。就像电子商务是传统零售业的互联网版本,网络借贷实际就是传统民间地下金融的互联网版本。P2P贷款模式创办的目的就是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快捷等特点来帮助一些在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得不到融资的人。从2007年我国第一家网络借贷平台上线运营,到2011年,国内已有二三十家网贷平台。

【 作者:曹慧敏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