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三代人排三版《万水千山》 波澜壮阔为理想(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8-10 16:33:00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2011版《万水千山》舞台布景·万水千山雕塑

  波澜壮阔只为伟大的理想

  在6月14日重庆首演的舞台上,钟声鸣响,大幕开启,观众们瞬间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舞台后方的LED显示屏上,金沙水、大渡河,千里雪山、乌蒙磅礴,观众在不断变换的场景中,感受到了淋漓尽致的革命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

  于是我们看到,在第一幕《蛇江激战·突重围》中,在阻击敌军、掩护主力红军过蛇江的激战中,“泰山营”鏖战三昼夜,伤亡惨重、弹尽粮绝,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马营长牺牲前悲壮地喊道:“毛主席,快来挽救红军呀。”配合这一幕的则是另一句经典台词:“枪是昨天的枪,人是昨天的人,为什么昨天打胜仗今天打败仗?”然后,剧情转入第二幕《遵义春晓·不眠夜》,毛泽东重新回到军事指挥岗位。

  爬雪山难,过草地更难。在进入草地前,红军动用了各种手段筹集粮食,但原本就贫瘠的川西北即使倾尽全力也无法满足10万红军的吃饭要求。喝也是同样艰苦,有的战士,人尿、马尿都喝过。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后边的人无需向导,顺着络绎不绝的尸体,就可以准确地找到行军路线。夜晚太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看到的是草地上长眠着一些战士,甚至是跟自己背靠着背休息的战友……

  泰山营教导员李有国在这一幕中牺牲了。“死马分给全军,活马送给党中央,送给毛主席,让革命骑着马前进……”他在闭眼前喊出了最后一句话。演到此处,无数观众忍不住落泪,台上台下激情汇流,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著名作家、田汉基金会理事长、2011版《万水千山》艺术指导苏叔阳说:“我是学中共党史的,我知道长征对我们国家的重要性。毛主席说,长征是播种机,是宣言书。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就会发现,长征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假如没有长征,我们不能保护这些革命的队伍,就不能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我曾经和一些西方电影导演交谈过,他们认为,中国电影题材中最值得世界重视的就是长征。西方人根本不了解,为什么天上有飞机轰炸,前面有堵截,后面有追击,一支残破不堪几近被消灭的队伍还能够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最后的胜利?可惜,在今天浮躁的社会风气下,红军长征特有的伟大理想已经非常淡薄了。所以我认为,今天复排《万水千山》的意义,在于重振我们的理想。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复兴,首先要有伟大的理想。”

  复排《万水千山》也是“长征”

  正如陈嘉陡所说,在历时一年多的筹备创作中,剧组人员也似乎亲身经历了一次“长征”。为了展现宏大的历史场面,从编剧到舞美都明确以再现为主、表现为辅的方法呈现长征;用舞蹈形式表现行军和战争,同时要求演员表现尽量生活化——如何解决这些矛盾,达到真实与艺术的统一,就是二度创作的追求方向。为了让演员们领会军人的气质特征,湖南省话剧团还特意聘请了5名退伍军人作为临时演员。

  此次参演话剧复排的演员均是“80后”,平均年龄只有24岁。他们对角色的激情是在其他舞台上很难见到的。对他们来说,这次排练不仅是满腔热情地讴歌了长征精神,更是对个人的信仰以及价值观进行一次深入思省。舞蹈演员谭江龙排练时小腿不慎被划了一道大口子,他用衣服临时包了一下又继续上场,排练结束时,他站的位置上竟然已经血迹斑斑。演员刘锷为了不耽误演出进程,把婚期推迟了两个月。虞世荣和冯磊母子俩都在剧团工作,第一次彩排之前,冯磊的奶奶不幸去世,母子俩跟家里协商好,等到彩排结束才回家料理后事……

  “有一次我们几个策划人正在办公室里讨论,几个舞蹈团的小孩儿推门进来问能不能入党。问他们为什么想入党,他们就说了一句话:‘在这样的集体里面我们觉得特别充实。’其实只要你去熟悉这段历史,长征精神就会潜移默化渗透进来,不用喊口号,不用搞学习班。”2011版《万水千山》的出品人王石说。

  湖南省话剧团原本只有50多个演员,为了这次演出排练,又招聘了40多人,组成了现在106人的剧组。“9幕戏,节奏很紧凑,演员的体力消耗非常大。原来演员们的工资只有每月1000元,每天60元的排练费。后来我们觉得他们实在很辛苦,而且很多演员在当地小有名气,为了《万水千山》一个剧,放弃了几个月的商演机会,所以又给每人每月增加了500元。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这些20出头的年轻人表现出来的敬业让我们非常感动。他们没有一个人因为私事影响到剧组的进程。剧团也是全力支持,场地、宿舍、伙食,每件事都考虑得很周到。”张苇说,“中华文化促进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没有政府资源,没有企业资源,我们有的只是文化愿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动员社会各方的力量来支持我们。这是我们感到最困难的地方,也希望我们的《万水千山》之路能够走得更加顺利。”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

  1934年10月,由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连续突破四道封锁线后,黎平会议决议向遵义进发。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红军陕甘支队胜利到达陕甘边苏区吴起镇,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日至24日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陕北奠定了基础。

  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1935年7月过陇东,9月与陕甘根据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第一、三军团到达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14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据新华网)

【 作者:蒲波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