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北京团城的雨水哪去了?排灌系统成“C”字形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8-10 14:16:00 来源: 北京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团城修建中表现出的古人利用雨水智慧,至今仍值得我们效仿

  北京是一个缺水城市,地下水持续超量开采,地表水开发已达90%以上。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新型的节水、集水灌溉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有这样一组数据测定,在城市一场降雨后,流落在地面90%的雨水从下水道流走,10%被蒸发,这是很可惜的事情。雨水的利用正在被人们所重视。回过头来看,小小团城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休闲的享受,还有智慧的启示。

  团城的渗排系统和土层构成形成一个统一的调节系统,调节水、大气、温度和有机质等植物生长的要素,数百年来为古树营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团城中能够保留那么多百年老树并且长势良好,绝不是偶然的。

  团城地下结构勘探表明,古代采用的干铺倒梯形青砖和深埋渗排涵洞的做法,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它们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可将年降水量存储于团城中,时至今日仍可做到中雨地面不产生径流。几百年前我们祖先的做法是非常科学的。

  专家表示,团城的干铺倒梯形青砖和地下设施一方面涵蓄降水,另一方面还有透气效应,土壤的理化性质适合植物根部的生长,是在铺装地面的条件下栽培树木的必要技术,可广泛用于一切道路、人行道铺装和有树木的广场铺装,应大力宣传推广。

  有人提出这样的设想,当今北京的道路发展迅速,各种广场、人行道铺装越来越多,如果能够将天降之水加以收集利用,将是一个可观的数字。以四环路为例,如果将全长68公里的四环路路面上的雨水收集、储蓄、利用,按全年利用雨水20%计算,四环路周边1300公顷的绿地每年就可利用环路上的雨水60万吨。

  延伸阅读

  景山雨水利用改造

  充分借鉴古人智慧

  景山公园地处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公园内文物古迹众多,其中景山的五亭(万春亭、辑芳亭、富览亭、周赏亭、观妙亭)是著名的文物古建,尤其是位于山顶的万春亭,是观赏京城市区美景的绝佳场所。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景山山体的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整个山体以及植被被破坏,“无雨满山土,下雨三尺泥”是它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对古亭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景山公园的园林工作者从北海团城的雨水利用系统中得到了很多启示。他们深深体会到,要把团城这种方式充分利用,雨水不要排到污水管里,要排到收集雨水的地方去,利用雨水充分滋养植物,补充地下水。

  景山万春亭南坡山体的雨水利用改造工程,正是借鉴了团城的渗排系统原理和保护自然降水的技术,结合当今园林事业的实际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根据气象局的统计,景山位于北京地区少雨区,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4%,呈现出年降雨量少,且相对集中的特点。公园管理者根据上述参数和特点,设计了山坡顶端汇水渗灌、山腰汇水收集入井、山下修建蓄水池的雨水利用工程。

  山顶汇水渗灌收集方案主要采用鱼鳞沟收集雨水,通过渗透装置把雨水快速渗灌于土壤中,形成雨水一次利用。

  山腰集水系统是由新建道路、挡土墙、荷叶沟、吊井和集水井组成。雨量过大时,山顶多余雨水及山腰的雨水,经地面植被减缓流速后,流入景山西南坡的道路系统。新建挡土墙及道路从景观、节水两方面着手,既有效地改善了环境,且通过合理的位置、坡度将雨水有组织地引入路旁的吊井,经吊井沉淀泥土后,再进入集水井。

  山下蓄水系统是由4个容量为10吨的蓄水池组成。水量过大时,高位集水井通过溢流管往下一级集水井泻出多余的雨水。雨水到达最低一级井时,通过四层过滤网滤掉泥土。当水位达到1000毫米时,雨水经过水泵加压,通过原有喷灌管线送回山上二次利用。

  历史钩沉

  周恩来夜访团城

  采纳梁思成意见留下文物

  团城至今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辽代时,因开挖湖泊堆积泥土,团城日渐形成了水中岛屿,称为“圆坻”。金灭辽后,金世宗完颜雍以琼华岛为中心建造太宁宫,又将挖湖的泥土扩充琼华岛和圆坻,在琼华岛上建造广寒殿的同时,在圆坻上也建起了一座殿宇,和广寒殿遥遥相对。

  元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在金中都的基础上营建大都城,选定团城为大内东西两宫的中间地带,团城遂成了东西两宫的联系中心。传说在选择大内地址的时候,忽必烈先来到团城上,环视周围的景色,然后捻弓向东射了一箭,箭落之地就成了建造大内宫殿的地址。忽必烈还在团城旧殿的基础上建起仪天殿。

  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重建仪天殿,改名为承光殿,并用砖砌筑起城墙。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再次对承光殿进行修葺,改称乾光殿。

  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北京遭受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北京东部三河至平谷之间,震级8级,是北京地区自公元294年至今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地震),乾光殿被震毁。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重建乾光殿。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时,团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添建了玉瓮亭等建筑,并重建乾光殿改称承光殿。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团城遭“八国联军”洗劫,玉佛左臂被砍伤。

  1913年,袁世凯曾在团城召开过“政治会议”。梁启超曾在团城居住。1915年,辛亥革命后团城辟为公园。

  1954年北京大规模建设时,为展宽“金鳌玉蝀”桥并将道路取直,有人主张拆去团城南部。建筑学家梁思成坚决反对,并设计出改造方案。原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于六月某日深夜陪同周恩来总理视察团城。当时郑振铎也坚决反对在扩建“金鳌玉蝀”桥时拆除团城,力主保存这一名胜古迹。周总理采纳了梁思成、郑振铎等人的意见,团城得以保存。

  1961年,团城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世界与北京团城能相比较的只有津巴布韦的石围城。两城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有很大不同。它们的城郭都是圆形,团城周长276米;津巴布韦石围城周长约240米。团城城墙高4.6米,石围城高约10.0米;石围城建于11世纪,废弃于15世纪,而团城至今保护完好。值得一提的还有,在津巴布韦石围城考古发掘中,发现四块中国明代瓷器残片。津巴布韦石围城于1986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作者:蒲波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