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两处文保单位接最后通牒 3月内不整改将被起诉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8-10 13:36:00 来源: 北京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昨天,记者在西单民族大世界鞋帽市场见到,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被改建为商场,前来购物的游客熙熙攘攘。 本报记者 饶强摄

  位于西城区大石桥胡同的拈花寺是一座明代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印刷厂的厂址。多年来寺内搭建了许多非文保建筑,山门和大殿都被后建房屋包围着,拈花寺原来的样貌几乎无法辨认了。 本报记者 方非摄

  (记者 刘冕)昨日,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巴爱民带队前往拈花寺和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亲自下发限期责令整改通知书,并下“最后通牒”:“3个月内,如果两家单位依旧没有整改,将启动法律程序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实在不好意思,我们一把手特别忙,今儿没在。”一见市文物局的人来检查,两处文保单位的接待人员赶紧使出惯用招数,替领导“挡箭”。他们虽非这两家单位的新闻发言人,却都是记者们的“老熟人儿”——从2005年开始,这两处文保单位就因存在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被媒体频繁曝光。“我几乎每年都来采访,但每次来看到的情况都没什么太大变化,隐患一直存在。”一位记者说。

  据市文物局统计,自2008年至今,这两家单位接到的整改通知不少于8次。然而一直以来,整改的雷声大、动静小。

  “主要是管理使用单位领导不够重视。个别文物保护单位领导对文物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在思想认识上还有偏差,重经济效益轻文物保护,认为花钱费力解决文物隐患太吃亏,本单位不受益,甚至认为影响目前本单位的经济创收,对应该承担的文物安全保护的主体责任认识不足。”巴爱民介绍,有的单位把文物安全工作交给后勤人员管理,主要领导很少过问,有的交给退休人员管理,有的单位甚至不参加文物部门组织的安全会议。

  为了加速整改,文物局此次再对这两家文保单位亮出黄牌,并且下了“最后通牒”。

  以拈花寺为例,文物部门要求其在3个月内,完成文物修复的方案并动工修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谁使用谁管理谁修缮。任何理由都不能当作借口拖延时间不修缮文物,不消除安全隐患。”巴爱民说。

  全市存在安全隐患的文保单位不止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和拈花寺两家。自2005年底以来,北京市文物局先后分三批公布了54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跟踪督促整改。对涉及的71家产权单位和管理使用单位依法制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给各隐患整改单位发书面协商解决隐患工作函、通知书等200余份。但真正按规定整改的单位不到20%。

  近期,太庙后院、孚王府、宁郡王府、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皇史宬南院等5家文保单位的管理使用单位也将陆续收到责令整改通知。这些文保单位如再次逾期拒不整改,文物部门将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相关现场

  拈花寺:

  火灾遗迹两年没清理

  拈花寺位于鼓楼附近,是一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直以来,这里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印刷厂和宿舍使用,产权单位则是北京佛教协会。

  如今,2009年曾发生火灾的两层建筑、2010年坍塌的平房都未进行修缮,被火烧过的渣土随意堆放在墙角。

  “不是不打扫,真是不敢动。”人大印刷厂厂长董四湖指着火灾遗迹说,“被火烧毁的两层建筑,一层外租成了餐厅,二层则包给了婚庆公司,二层被火烧塌压毁一层后,餐厅租户将二层租户、人大印刷厂、佛协统统告到了法院,目前法院尚未做出责任认定,因此不敢随意‘破坏’现场。”

  至于为何连纸面的修缮规划都没有完成,董四湖坦言,也有侥幸心理,因为这里有望腾退给佛教协会,因此文物修缮的拨款力度等一直不到位。“总想着,也许明天就移交了,我们就可以不用修了。”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

  防火指示牌用了易燃材料

  西单的民族大世界其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从南侧门进入,商户一家挨一家,正对着一栋两层小楼,一块“隐患险于明火 防范胜于救灾 责任重于泰山”的牌子高悬。“这个牌子和小楼使用的材料,都是易燃材质,按道理应该拆除清理。”一位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一眼看出问题所在。

  绕着院子转了一圈,难觅古韵。近4000平方米彩钢板建筑将古建筑遮挡得严严实实,只有屋顶飞檐勉强露出一角。400多个商铺将大部分空间占满,服装箱包堆积如山,人员拥挤,用电负荷大。

  “搭建商铺的材料耐火性极差,极易发生火灾事故。”文物局工作人员说,“这已经是整改过了。2007年以来,市文物局曾对民族大世界多次下发整改通知书,但整改工作进展缓慢。在这几年时间里,该商场陆续拆除了中心院落500平方米的钢结构临时建筑,清除商户100余个,并对消防设施进行了改造。”

  “总有部门要来检查,几乎每年都传闻要腾退,但听多了就习惯了,有点像在讲‘狼来了’的故事。”一位女商户说,“如果非要搬迁也没办法,但这里人流量大,生意相对好做。”

【 作者:蒲波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