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1905年日军占领旅顺口。1908年,鸿胪井刻石被日本海军士兵发现,日本镇守府司令长官中将富冈定恭见此珍宝,立即下令将此刻石劫走,用船运往日本,至今尚未归还。
本期阵眼
鸿胪井刻石被运到日本后,藏于宫内省怀天府。日本人为了掩盖强盗行径,于1911年12月在水井的原址附近立了一个碑,碑的正面刻有“鸿胪卿之遗迹”。
鸿胪井刻石,这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国宝是何来历?它究竟是如何被掳到日本的?本文为你揭开这一至今仍被深锁日本皇宫的中国国宝鲜为人知的内幕。
千年国宝咋丢的?
1908年被日本人偷走
1908年初秋的一天,时近傍晚,旅顺东港黄金山下突然警备森严,不准行人往来。一队日本工兵乘着汽车,携带挖掘机械来到了黄金山麓。他们跳下车后,支起电灯,利用夜幕的掩护,神秘而紧张地进行开掘。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忙碌,他们将一个很重的物件蒙上红绸布,外面小心地用几条军棉被包扎好,然后装上卡车,一溜烟地开走。
当晚,东港的油库码头,停着一艘“西海丸”运输船,士兵们七手八脚地将此物吊进船舱里,用大股麻绳捆绑、固定好。一切安排妥当,指挥完成这一任务的池田大佐,才如释重负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汗淋淋、笑眯眯地走向轮船会客厅,向早已等待他的日本镇守府司令长官富冈定恭中将报告:
“长官,一切都按你的指示办理,这个石刻物,现在归我们大日本帝国所有了。 ”
“好啊,你为天皇和大日本帝国立了一功,来,饮一杯酒! ”富冈定恭端起酒杯,与池田碰杯相庆,脸上露出踌躇满志的神态。
“长官,你兴师动众,弄这么一块石头有什么用?”池田乘着酒兴大胆发问。
“你的不懂!本人早年研究过考古,对文物特别嗜好。这可是件稀世之宝呀,黄金不换!越到将来,越显得贵重。”富冈定恭得意洋洋地说。
“长官将此物运回国内后放置在私家花园里吗? ”
“不不不,我岂能这么自私,它是国家之宝,理应献给国家,我将建议珍藏于宫内省怀天府内。 ”……
此井有啥传说?
金井里锁着大妖怪
富冈定恭窃走的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特殊价值?说起来话便长了。
原来,旅顺口东岸的黄金山下,有唐代遗井两口、刻石一方。因为井地位于黄金山麓,当地人便称这井为“金井”。黄金山过去称黄山,黄山下的井称“黄井”,亦有称黄金山为“黄井岛”的。由“黄井”逐渐读成“黄金”,山便成了“黄金山”,井便称作“金井”。
关于“金井”,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金井里曾用铁锁链锁着一个大妖怪。多少年代过去了,没有人敢打开这把大锁。锁一旦被打开,井里锁着的大妖怪便会蹿出来,那时旅顺口就不会安宁。又传说:日本侵略者占据这里后,曾把铁锁打开,用轮船往外拽铁锁链,竟使黄金山上的石头纷纷滚落,便慌忙把铁索放回金井里,将井口锁住。这个传说里包含着人民群众渴望安宁的理想和愿望,但毕竟不是事实。
名字咋来的?
“鸿胪井”缘于“鸿胪卿”
那么,“金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井系唐代崔忻所凿,井里并没有什么大妖怪,更没有什么大铁锁链,因为崔忻的官职是鸿胪卿,即朝廷里掌管接待各族宾客的官职,便把这井称作“鸿胪井”。崔忻为什么要到黄金山下凿井呢?
原来是唐朝派崔忻到渤海郡去完成册封使命的。
公元698年(唐圣历元年),我国东北边疆的鞑靼族首领大祚荣,在上京(今黑龙江宁安县东京城)筑都建立震国,后改名为渤海国,使用汉文,按唐制管理国家。 705年(唐神龙元年),唐中宗派御史张行岌去招抚,大祚荣即归附。 713年(唐开元元年),唐玄宗派中郎将、鸿胪卿崔忻再次出使渤海国,加强与其友好关系。
关于唐朝与渤海国的密切关系,中唐诗人温庭筠曾写下《送渤海王子归本国》一诗可作佐证: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
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诗中首联中的“疆理”,指渤海国的地理疆域。古以车同轨、书同文表示文物制定划一,天下统一。“本一家”反映了渤海国是唐王朝的属国,文物制度皆师于唐,且十分亲切。颔联两句,表明渤海王子出使唐朝为密切两国关系建立了勋业,载誉而归,同时他又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留下了佳作佳句,得到了名诗人温庭筠的赞许。颈联中的“定界”,指唐与渤海国以水为界。《新唐书·渤海传》:“自鸭绿江口舟行百余里,用小舫溯流东北三十里至泊汋口(今辽宁丹东蒲石河口),得渤海之境。 ”开帆,指渤海王子由水路返国。曙霞,早晨的霞光,借指渤海国神州、上京一带地域。结尾中的“九门”,泛指京城,此处指长安。
为啥建这口井?
为纪念册封盛事而开井
崔忻从唐朝都城出发到山东登州乘船从海上经过都里镇(今旅顺口),再从都里镇乘船到鸭绿江口,然后溯江而上至渤海都城,与渤海王子的归程是同一条路。
唐开元二年(714年)五月,崔忻在完成册封使命后,按原路返回长安,途经都里镇时,为纪念这次册封盛事,于马石山下凿井两口、刻石一块,永为证验。这是按照唐朝的惯例,朝廷命官持节册封,均要留实物证验,或立碑纪事或建阁(亭)叙要。当时凿的两口井,一在黄金山北麓,至今遗迹尚存,刻石原来就在这口井旁;一在黄金山南麓,后来被沙俄军队占领旅大时在黄金山上修筑军事工事所破坏,已无迹可查。
刻石高一市尺六寸,宽一市尺一寸九分。石上镌刻正书三行,计二十九个字:
勅持节宣劳靺鞨使
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
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
现在的碑是咋回事?
日本人为掩盖强盗行径而立
鸿胪井和刻石在黄金山麓经历了一千一百多年的悠久岁月,不曾被人重视,直到清末光绪乙未(1895年)冬,才被清山东登莱青兵备道福建贵池人刘含芳所重视。
光绪六年以后,刘含芳以后补道员身份与按察使周馥到旅顺口督建北洋海军船坞、训练水雷营。
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李鸿章推荐龚照玙到旅顺任营务处长,刘含芳遂调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冬,由于三国干涉还辽,清军接收旅大,刘含芳随宋庆复来旅顺口。这时他倍加重视鸿胪井和刻石,修一石亭将井覆盖,又在刻石文字左侧添刻小字五行记之。这五行小字的原文是:
此石在金州旅顺海口黄金山阴,其大如驼,开元二年至今一千一百八十二年,其井已湮,其石尚存。
光绪乙未冬,前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贵池刘含芳作石亭覆之,并记。
此碑在日俄战争时埋入土中。
1905年日军占领旅顺口。 1908年,碑被日本海军士兵发现,日本镇守府司令长官中将富冈定恭见此珍宝,立即下令将此刻石劫走,用船运往日本,藏于宫内省怀天府,至今尚未归还。日本人为了掩盖强盗行径,于1911年12月在水井的原址附近立了一个碑,碑的正面刻有“鸿胪卿之遗迹”,背面刻有碑文:“唐开元二年。鸿胪卿崔忻,奉朝命使北鞑靼过途旅顺,凿井两口以纪念。唐开元距今实一千三百有余年,余莅任于此地。亲考查崔公事绩,恐湮没遗迹,树石刻字以俘后世尔云。明治四十四年十二月,海军×将从二位勋一等功四级男爵富冈定恭志。 ”
富冈定恭对盗走石碑讳莫如深,只字不提,立一块水泥碑用含糊其词的话代之。中国人有一句俗话,叫做“既做婊子,又立牌坊”,此话送给这个文化窃贼是最恰当不过了。
鸿胪井刻石有多珍贵?
仅次于三刻石,见证旅顺历史
东北唐朝以前的《高句丽好大王碑》、《毋丘俭丸都纪功碑》、《义州万佛堂后魏造像记》三刻石,历来为世人所艳称者,仅次于这三刻石的便是旅顺黄金山下唐代鸿胪井刻石了。其书法遒劲刚健,可供欣赏。但更重要的是,鸿胪井及其刻石,不仅证明旅顺口在唐朝时就是中原与东北的海上交通要道,而且是唐王朝与渤海郡亲密关系的信物。遗憾的是,人们已无法见到这一珍贵的文物了,只能从旅顺历史博物馆里见到这一刻石的拓片。
新闻延伸
日本盗窃文物还有很多
日本盗窃旅顺的我国珍贵文物远不止于此。
1908年,满洲调查部岛村教三郎、小林伴生到南山里考古挖掘,劫走一些石冢、贝砖墓中的珍贵文物。
1909年,鸟居龙藏等人在牧羊城掘取许多陶器和古钱饰器。
1914~1915年,关东都督府吉田进学士、旅顺红十字病院木内屋学士及满铁社员岛村等人以学术考察为名,大肆掠走老铁山一带新石器时代的积石墓和汉墓中的重要文物。
1928年9月,日本东亚考古学会组织大批人员来旅顺盗掘牧羊城、尹家村石墓、烧土墓等,掠走了从青铜器时代到西汉王莽时期的石器、陶器、铜器、铁器和各种货币等大量的无价之宝。 本报特约撰稿陈明福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网友点击 | |
娱乐新闻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