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焦点新闻

《新闻1+1》白岩松评砸"日本开拓团"碑:不值不用不提倡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8-05 11:04:31 来源: 央视《新闻1+1》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记者:

  整个的名录兴建投资了多少钱,谁投的?

  王伟新:

  这是由县政府投资,大约人民币50万元左右。

  解说:

  方正县强调,这只是一座有名字的墙而已,有别于有纪念意义的碑,墙的正面刻有序言,介绍建墙的由来和目的。

  1945年日本战败投向,日本开拓团民15000余人集结方正,欲取道回国。因饥寒流疾,有5000余人殁于荒郊野外,简而掩埋。其间历经近二十年,方正人民不忍其尸骨散落于荒野,遂以仁善之心将其集整。

  王伟新:

  有五千多人因为饥寒和疾病死在方正,他们的尸骨也散落于荒郊野外。1963年经过方正县人民政府逐级申报,建立了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

  解说:

  就在日本人公墓不远处还有一座收养日本遗孤的中国养父母公墓,是由当年被收养的日本人捐资修建的,公墓后也修建了一座中国养父母逝者名录墙,后面刻着中国养父母的名字,方正县表示,此次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墙是日本人公墓后续建设的一部分。

  记者:

  现在有很多人提出异议,说是不是存在方正县本身由于和日本各方面的交往,包括经济上的往来,所以要建这样一个名录,实际上有一种示好的感觉,对于这样的一些说法,你个人怎么来评价?

  王伟新:

  第一个就是为了充分展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第二个就是揭发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可以说这个公墓就是活得档案、活得证据。第三个就是要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前世不忘后世之师,让日本现在的人民反思战争的危害,昭示和平的可贵。

  解说:

  昨晚刚刚开通的方正县政府官方微博称中日友好园林并不是一处开放的旅游经典,而是专门接待来访日本团体的,每年都接待日本民间访问团体20余个,其中也有不少日本的中小学生,并称许多来访的日本人被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和人道主义精神所感动,忏悔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

  王伟新:

  建这个公墓绝不是味他们歌功颂德,我们主要是为了揭发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警示后人要以史为鉴,珍惜和平,以友好为主流。

  解说:

  通过媒体采访,通过网络,方正县对外进行着解释,但这些似乎并没有平息人们的质疑。

  白岩松:

  在昨天下午,有5个网民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跑到了这个公墓去,最后是想把这个公墓给砸掉了,把纪念性质的墙或者是碑,最后太硬了,没砸成,泼了这样一个红漆。现在我们在PPT上可以看到这5个人的照片,这5个人当中最大的是35,最小的24。其实如何评价他们的行为呢?那要从理智和情感的两个方面去说的话,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从情感上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小伙子们干得好,因为把大家的这种气给出来了,但是如果要是回到理智的这种层面上来说,我想说的是不值、不用,也不提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管是怎么评价,这是一种暴力的正义,或者说叫正义的暴力,但是毕竟还有暴力在里头,如果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任何的正义都要靠去触碰法律的边界,因为这其中的一个网友在出发之前说,做好了准备,准备拘留15天,他也知道有可能是在法律的边界来进行这种游荡。因此要透过触碰法律的边界,以及暴力的方式才能得到正义的话,好像解了气,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未来的一种牺牲品,因为这不应该是被提倡的。另外我觉得也是不用,这个社会为什么不能尝试一下用理智的方式,假如它真的是不该存在的话,那么用一种理智和舆论监督这样一种方式,以及众多的声音的方式,让这样一个墙或者一个碑去倒掉呢?

【 作者:  编辑: 刘丽雅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