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十八里河清查行动“一刀切” 有证企业受牵连无处落脚(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8-01 07:49:22 来源: 河南商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一搬家,至少百万投入打水漂

“被贴封条让整改我们理解。”温老板说,正规企业里肯定也有害群之马,趁这次大清查,来个彻底的扫“黑”,同时让企业通过整改更加规范。“但能不能给合格的生产厂家一个发展的空间?”温老板说,办企业,前期投入也很大。

“办理QS证(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要求十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需要配备更衣室、化验室、原材料库等相互独立分开的部门。甚至细化到地板的瓷砖、墙壁贴的瓷片、天花板的吊顶,都有标准。”

这样的厂房往往需要上千甚至几千平方米的面积,再加上平均每个工厂四五十人的工人工资,正规食品厂的成本确实不低。温老板的厂光装修就投入几十万元,而据他了解,十八里河镇投资过百万元的食品厂不在少数。温老板说,相比他们正规食品厂,黑作坊可就方便多了:“他们只有一间房,机器少,工人也不多,一个奔马车就拉完了。我们一搬家,至少上百万打水漂。”

打击黑作坊,正规厂家坚决支持

“打击黑作坊我们坚决支持。”老吴说。

在他的办公室,一个纸箱里装满了各种打着他们品牌的食品。“这些都是外地假冒的,是我们业务员从山东、河北等地带回来的。”老吴说。据他们估计,这些假冒品就出自十八里河,但是根本查不出来。

而温老板等人都说,干这行,谁没遇到过“李鬼”,但企业打假赔不起时间、精力还有钱。政府打“黑”,就是为我们撑腰。

“看到电视上曝光的麻辣小食品、沙琪玛那么脏,也觉得黑作坊生产者不道德。我们自己也是做食品的,我们也有小孩,想想孩子就觉得打击黑作坊绝对是正确的。我们百分百支持。”来自江苏的一位老板说。

但是,老吴们都想不通:为什么打击黑作坊,最后正规厂怎么也被“一刀切”了?

河南食品品牌需要政府扶植

老吴企业的产品覆盖大半个中国,年销售额有2000多万元。

不过在一家连锁超市,记者问了多位顾客,大家都表示没听说过这个牌子,连营业员也不知道。

而温老板也承认,河南这些休闲食品,占领的多为低端市场。

他说,谁不想成为“亲亲”、“盼盼”,这几年,他们的品牌意识也逐步提高,注册了自己的品牌。

“可是企业和品牌的成长都需要时间和空间。”温老板说,国家一直说要扶持中小型企业。但现在一旦他们搬了家,营业执照作废,反而成了“黑作坊”,而重申办证,没个一年半载办不下来。

现在正是食品销售的旺季,面对全国各地的订单,老吴不知道该如何回复。是不是必须搬、何时能恢复生产,失去的市场以后还能不能收复,他都没有答案。

【 作者:记者 郑筱倩 王轩昊 杨慧俊 刘瑶 王海科  编辑: 赵静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