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建军节前我军再晋6上将 军衔称谓溯源 中外军衔对比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7-31 17:23:06 来源: 北京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称谓溯源:元帅竟是“弼马温”

  我国古籍上早有用“将、帅、校、尉、士、兵”等称呼不同等级的军人,但现在表示军衔的“中尉”、“上校”等汉语词汇,也主要是对西方军衔等级的意译。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军衔制度,是西方军队从15世纪逐步发展成型的。

  兵

  作为军衔中最低的等级,“列兵”一词源自意大利,指的是雇佣兵。列兵中的优秀分子被称为“上等兵”,这是德语中最先出现的。15世纪的法军中出现了“军士”的称呼,意思是“有职务的士兵”。

  尉

  “准尉”作为士兵和军官的分界线,来源于斯拉夫语,最初是俄国和东欧军队中被选拔出来担任“旗手”的勇敢士兵。“连队”作为军队的战斗单位,出现很早,指挥一个连的队长称为“上尉”,副队长称为“中尉”,而掌管军旗的军官则称为“少尉”。

  校

  早期军队中,“团队”是重要的中级编制单位,团长被称为“上校”,而他的副手则是“中校”。“少校”一词则源自“年长的”、“有地位的”,类似于“长官”之意,往往被授予营长和要塞司令官。“大校”是在20世纪才在部分国家出现的军衔等级,可以理解为“资深的上校”。

  将

  “将军”是拉丁语“军队主管”的意思,后来被分为少将、中将、上将和大将等,此外有的国家还设“准将”一职,通常为旅长准备。

  帅

  说来有趣,西方军衔中“元帅”最初来源竟然是“弼马温”。元帅作为最高军衔是从16世纪的法军开始的。而法语中“元帅”一词则来源于德国词汇“马”和“仆人”,最初指的是给国王看守马厩的官员。不过这也没什么奇怪,马匹本来就是重要的军事资源。中国古代的最高军事长官,不也称为“大司马”吗。

【 作者:黄锐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