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高校招生大战如何转“危”为“机”?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7-16 21:34:18 来源: 人民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7月6日,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正式开始,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所同城名校的招生“口水仗”也暂告段落,不得不思考的是,高校招生之战已经从战略结盟,转向战术运用,进而向战技搏杀方向发展。

  教育的内涵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从这一点看来,当考生分数成为衡量优劣和自身发展“机”会的时候,所带来的高校生源争战,透露出高校未来发展之“危”。

  从“教书育人”的教育源头来讲,这种盲目以分数为基准的选择性育人,透露出教育内涵的缺失之“危”,其实质是教育短视。从“影响身心”的教育责任来讲,这种不择手段争夺高分生源,触发的是即将步入高等殿堂的年轻学子,唯分数是从的功利之“危”,其实质是教育失职。从“培养人才”的教育终极目的来讲,这种招生大战没有顾及到那些偏远地区、山村中的莘莘学子,在教育水平还没有达到完全一致的情况下,体现出教育机会不均之“危”,某种程度上是社会不公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在近代和当代教育史上,一些精英和他们的学校一起,成为命运“危”中转“机”的幸运儿。五四运动中,起草宣言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罗家伦,当年考北大时数学是零分,但是他才华横溢的满分作文让蔡元培力排众议,录为北大学子,若干年后担任了清华校长。而清华大学同样录取了文、史满分,英文零分的钱伟长,其后转学物理,留学时获得爱因斯坦盛赞,最终成为中国“应用数学之父”。两次高考落榜的农村孩子俞敏洪,第三次考试外语是95分,语文没有及格,最后从北大走出来的俞敏洪创立了美国上市的“新东方”。试问今日的高校生源混战中,真正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多少转“危”为“机”的条件和可能。“北约”、“华约”和“三国杀”会漏掉多少个“罗家伦”,打击多少个“钱伟长”,又和多少“俞敏洪”擦肩而过?

   反思高考招生乱象:高校招生≠抢夺高分考生

【 作者:陈晓宇  编辑: zx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