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战友以前就住在这个院子,那时候六七户挤在一座房子里,不够住就在院子搭建违章房,垃圾、污水遍地都是。”郭志梅回忆说。
为了恢复公馆区原有的迷人风貌,从2007年开始,公馆区采用了腾迁方式,即把住户迁出,再由政府主导的公司维修,保存原有31栋建筑的基础上,又插建了7栋新式建筑,完全按照民国建筑的机理、体量与风格进行修护和建造。
在治理过程中,拆除了全部违章搭建,同时整治沿街立面,保护静谧安宁的环境氛围,统一了街道小品、围墙、地面铺装门牌标志和绿地,使周边建筑、街道等与民国建筑有机融合、协调,“目前修缮工作已全部完成,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更有民国味道的颐和路公馆将和市民见面。”刘园说。
“现在我每天都会在这条路上转一两个小时,周围的环境会让我们觉得又回到了年轻时候。”郭志梅兴奋地说。
【改造】
昔日老厂房变成创意园
千年流淌的秦淮河、清一色的青砖小瓦和英式拱窗、现代的落地天窗、冷峻的水泥、朴实的红砖,“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让郑州媒体采访团赞叹不已。
该产业园前身是清朝洋务运动期间的金陵机器制造局,有着中国“民族军事工业摇篮”之誉,浓厚的“兵工厂”色彩,让这个已经142岁高龄的厂区平添了无限的神秘感。
“园区目前拥有7栋清代文物建筑、24栋民国建筑和10余栋新中国成立后的建筑,占地21万平方米,完整地呈现了我国整个工业的发展历程。”产业园工作人员何寅说。
“国家提出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大决策,打造‘1865’的设想应运而生。”何寅说,2007年5月,秦淮区政府和企业合作,把利用“工业遗存”和“科技文化创意”的想法“拧”在了一起,由双方共同注资,提出了打造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构想。
2009年9月19日,正式开园。“此前这里都是机械厂生产区,园区建成后,老厂房保留,生产搬到郊区。外表结构不动,内部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何寅说,园区分为时尚生活休闲、科技创意研发、工艺美术创作、酒店商务、科技创意博览5个功能区。“休闲和园区一般不会融为一体,而‘1865’却实现了这种突破。”
那么,该如何实现产业的聚集呢?
“做好环境,做好服务”,园区招商运营主管周凯说,园区制定了严格的老建筑保护规定,不仅老建筑保护“一砖一瓦不能动”,原生态自然环境也是“一草一木不能动”,加之周边地区交通便利、历史文化景点密布,“一家好的企业进驻,口碑相传,又吸引来更多的好企业”。
目前,该产业园已引进100多家企业,所有前来洽谈的客商,都被老房子厚重的历史文化所吸引。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网友点击 | |
娱乐新闻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