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
多元化保护留住老城街巷的肌理
“对城市肌理的保护要比单幢建筑的保护更重要。”
童本勤认为,虽然南京很多老街巷并没有被纳入文物历史建筑保护范围,但它们已经渗到南京城市历史、南京人的记忆中,“在城市改造中,我们就要保存这些街巷的基本面貌,提出小规模、院落式、全谱式地保护整治各类、各时期历史文化资源,就是要保证传统的、基于微观经济活力的街巷肌理的延续和再生。”
在具体操作中,南京提出了“多学科合作,多角色参加,全社会参与,新技术支撑”的多元化保护方针,力争将有价值的建筑找出来、保下来、亮出来、用起来、串起来。
2005年,南京市规划局会同南京市文物局开展覆盖全市域的“南京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建库工作”。整合南京历史文化资源,并纳入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以民居为重点的片区保护强调格局、肌理、尺度、风貌,例如老城南地区历史悠久但危房集中、弱势群体集中,在对他们的保护中不再注重对每座房子的保护,而是注重街巷格局、整体风貌的保护。” 徐明尧说,规划部门通过文化网络(文化路、文化街、水系等)的建设将老城分散的文化景观进行有机的串联,形成一种老城整体性的历史文化氛围。
但这一时期是一种被动式的保护,“多元化保护措施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变‘死保’为‘活保’,根据建筑的历史、艺术价值和保存状况,采用不同的保护方式。”童本勤说。
南京针对民国建筑的保护方式主要有全面保护、局部保护、风貌更新、立面整治几个方面,根据建筑不同的历史价值,制订不同层次的保护方案。以“显山、露水、见城、滨江”为总体目标,通过老城环境整治,改善城市环境,一批民国建筑得到保护和展示,被赋予了新的活力。
【治理】
完全按照民国建筑修整
6月,是颐和路公馆区最美丽的时节。
一幢幢西式洋楼掩映在高墙密林中,风格各异,美式的、法式的、西班牙式的……几乎找不到一座式样重复的,清幽雅致,透着独特的历史韵味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这里是南京最集中的民国公馆区,占地37万平方米,拥有公使馆、名人故居等225处民国建筑,是南京市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一个风格各异的建筑博览地。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网友点击 | |
娱乐新闻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