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万亩违法耕地藏身湿地保护区 欺上瞒下牟利十年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7-04 18:22:02 来源: 中国广播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松嫩河西草原上的耕地(中广网记者 陈俊杰 摄)

  明水县林业局马长福副局长在接受采访时承认,这片耕地的面积达到了2万多亩,全部位于保护区的缓冲区里。

  明水自然保护区早在2007年就被黑龙江省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按照国家“自然保护区条例”和“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的规定,缓冲区内现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应当停止。

  明水湿地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果申报成功,能够获得中央3000万元的保护资金。那么,湿地保留着几万亩的耕地还适合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吗?

  黑龙江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黄俊洋副处长从事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多年,他也是这次明水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论证会专家之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俊洋说,他不知道明水湿地保护区缓冲区内还保留着大量的耕地。

  记者:现在缓冲区内是不是还有一部分耕地?

  黄俊洋:没有,当时专家考察时候没有耕地了,还有耕地吗?到那里实地去看了,我们走的地方都没有。

  黄俊洋说,明水县有关部门的做法是在“欺骗上级”。

  黄俊洋:我们是不赞成把地划到核心区和缓冲区的,报到里面是不科学的,而且你是要进国家级的,不该有人为活动的,它仅次于核心区。县里要是这么做的话有点欺骗上级。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学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教师说,缓冲区内人类的频繁活动会通过食物链的传导影响到核心区的生态。

  生物教师:鸟类肯定不会总在核心区,鸟要吃虫子,地里有虫子它肯定会去吃,喷过农药的话,通过这种食物链肯定有影响,你看现在很多鸟类都没有了。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学院吴建平教授也是晋升国家保护区论证会专家之一,论证的时候没有去现场实地考察过。他明确表示,几万亩的耕地对保护区的生态肯定有威胁,果真如此,明水湿地就不能晋升国家级保护区。

  记者:耕地对生态有没有影响?

【 作者:何敏  编辑: zx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