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歌 新红歌
细心的人发现,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单位联合组织的“唱响中国”歌曲征集评选活动遴选出的36首红歌中,很多貌似“看上去不那么红”的歌曲也赫然名列其中。
“《套马杆》也是红歌?”不少网友感到相当困惑。这首充满了蒙古风情的歌曲,在很多人看来更像是民族风的歌曲。而另一首由小柯创作的《多好啊》,则被更多人看成是一首爱情歌曲。如此多的新红歌,让习惯了将红歌与“革命歌曲”画等号的人们一时之间很不适应。
“新时期的红歌不能简单和革命歌曲画等号。”周虹说,随着时代的变迁,红歌的定义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周虹的观点颇具代表性。
“新的历史时期下,对红歌的定义应该是全方位的,由原有歌颂党、歌颂祖国的历史革命歌曲的内涵已扩展到了更大范围,歌颂美好生活、家庭幸福,甚至鼓励人们爱岗敬业的作品都能看做是红歌。”朱金键表述自己的观点。
记者注意到,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量创作的充满了意识形态和浓重革命色彩的歌曲如今已很少能听到,倒是后来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北京的金山上》《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每每成为各种主旋律晚会的保留曲目。
于是,在红色成为文化流行的今天,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方面,经典老红歌在唱红热潮中被万众高歌,另一方面,歌颂爱情和生活的歌曲也被广为传唱。
再延展开去,其实不仅是红歌在悄然改变着面孔,以红色为主题的电影、电视剧等近年来也纷纷亮相。当《白毛女》《红灯记》《苦菜花》《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一系列红色经典电影重现荧屏并令中老年观众追忆葱茏岁月的同时,新红色文化也在吸引着年轻观众的追捧,《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令人瞠目的票房,《亮剑》《潜伏》等电视剧的热播,这些都是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主旋律”,红歌,当然也要与时俱进。
永恒主题 多彩变奏
6月25日、26日,由郑州市委宣传部在绿城广场主办的“红色经典文艺周”吸引了不少消夏的人群,最后两场是合唱晚会,其中由朱金键重新编曲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因为加入了京剧元素,听起来令人耳目一新。
其实,红歌被新编不是新鲜事。之前,加入了说唱音乐元素、重新编曲配器的《龙的传人》,经过王力宏的演绎吸引了更多的年轻听众。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传唱半个多世纪了,它的旋律和歌词非常精炼、优美,朗朗上口,抒发了人民群众对党的热爱,讴歌胜利的来之不易。我在想,时代发展了,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时代里,能不能有些变化呢?在不改变基本旋律的情况下,我扩展了原曲的音乐元素,加入了京剧唱腔,加强合唱中和声的辅助音效,丰富了歌曲的色彩。”朱金键说。
让朱金键没想到的是,他这一变,效果不得了,歌曲被放到网上,眼下已有36个省市的合唱团联络他,要重新编曲配器后的版本。
“主旋律应该是社会的主流文化,不是空洞的口号,要符合群众的审美爱好,经得起时代的检验,形式处理上需要新颖多样,感情也必须真实流露。”周虹这番话是对红歌新编的肯定,也是对新时期红歌的创作和演唱提出的新要求。
“把红歌唱到大家心里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少红歌能够广泛流传而且经久不衰,在于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张蔚说,“每一首红歌都经过了千人唱、万人传,并在人们的反复传唱中日益精炼、成熟。红歌,新的时代应有新的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红歌与时俱进也意味着社会对新生事物的包容,同时,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当下这个时代,同时又能让老百姓愿听愿唱,这是新时期创作者要思考的问题。再也不能把老一辈的东西一成不变地拿来,因为听众变了,音乐也要跟着发展。”阮志斌对记者说。
不仅是创作,其实连歌曲演绎者也在悄然尝试改变:
6月16日,由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在灿烂阳光下》,由张蔚的爱徒、二炮文工团的曹芙嘉带来的《春天的故事》,清新自然,如春风拂面。看着她一路成长的张蔚说,曹芙嘉没有死守以往主旋律歌曲的单一唱法,而是融合了多种唱法,加上对歌曲内涵的用心诠释,使这首老歌听来另有新意。
从郑州走出去的优秀青年歌手吉喆也参与了当晚演出,对于红歌的演绎,她这样理解:“年轻歌手不仅仅要唱出历史革命感,更要唱出时代感和时尚感。”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网友点击 | |
娱乐新闻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