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郑州挺立中原 跻身“4000亿俱乐部”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6-22 05:56:03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三全食品工人正在生产。食品工业是郑州主导产业之一。记者 马健 图

继2008年首次跨进“3000亿元俱乐部”之后,郑州持续两年发力,再次实现大步跨越,2010年成功跻身“4000亿元俱乐部”。

今年5月,河南省发布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郑州市常住人口总量达到862.65万人,10年增加了196万人。

这几年,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人口规模等城市发展要素来说,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在全省18市中领头优势明显,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效能最大,郑州在全省的首位度正明显提高。

这几年,郑州经济总量一年一个台阶,如同一辆汽车已经驶入了快车道,也如同一只雄鹰已经开始展翅翱翔,让我们凝望着天空中的雄鹰,聆听雄鹰的歌唱吧。

关键词 “4000亿俱乐部”

进入“4000亿元俱乐部”,被视为进入全国大中城市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

2010年,郑州全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达到64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8600元和8855元,全市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进一步提升了郑州领航中原经济区的实力和锐气,积聚了向国内外展示风采的信心和底气。

截至2010年,全国城市GDP达到或超过4000亿元的城市共有22个,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苏州、天津、重庆、杭州、无锡、青岛、佛山、武汉、成都、大连、宁波、沈阳、南京、长沙、唐山、烟台、东莞、郑州,郑州在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22位,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第8位。

数字背后有深意,4000亿元,对郑州意味着什么?

GDP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综合指标,经济总量达4000亿元,意味着郑州迈上一个新台阶,上升一个新层次,跃入一个新境界。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本世纪后,郑州在中部崛起中扮演着中中之中、重中之重的角色,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郑州主要经济指标五年跨越三大步,经济总量2006年突破2000亿元,2008年突破3000亿元,2010年突破4000亿元,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和27个省会城市中位次不断前移,分别由2005年的第19位、第11位前移到2010年的第16位和第8位。

这几年,郑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城市等称号,跨入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城市十佳诚信政府排行榜、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中国EMBA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等行列。

关键词 工业力量

权威人士分析认为,从“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来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无疑成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拉动力”。同时,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协同发展,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双轮驱动”下,“工业短腿”进一步拉长,第三产业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这些均是重要的助推因素。

具体来说,助推郑州进入“4000亿元俱乐部”的因素中,工业贡献巨大。2010年,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9.6%,比2005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2006年和2010年,郑州市的3个产业之比分别是3.6∶53.3∶43.1和 3.1∶56.7∶40.1,不难看出,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这其中,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所占比重由47.0%上升到49.9%。其中,2010年,郑州市工业对GDP的贡献率攀升至59.6%,可谓“无工不富”。

尽管郑州市工业结构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但是郑州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从未停歇。如今,汽车、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等主导产业茁壮成长,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与医药等新兴行业快速发展。

经过了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的洗礼,郑州更加自信,干劲更足。2010年,郑州市继续大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全面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富士康、宇通、海马、东风日产、郑州日产、中国龙工、格力电器等企业的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为全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扶优扶强成效明显,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7家,其中,郑煤、宇通、中烟3家企业销售收入均超过200亿元。 这一年,郑州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产业集聚区承载功能不断完善,已成为新的经济支撑点。

关键词 人口10年增加200万

郑州的跨越发展,省城首位度的持续提升,以及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正吸引越来越多外地人前来这里落户。

今年5月,河南省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郑州市常住人口数量已达到862.65万人,10年增加了196万人。常住人口所占全省比例为9.17%,总人口紧随南阳、周口之后。

2000年,郑州市常住人口所占全省比例为7.30%,2010年则达到9.17%,10年提升1.87个百分点。

这1.87个百分点的攀升幅度,不可小觑,因为全省18地市中超过“1”的仅此一家。比如人口第一大市南阳,10年来人口比重在全省的提升幅度不超过0.5,而第二名周口常住人口不升反降,这进一步印证省城郑州对外来人口极具吸引力。

城市首位度是衡量一个城市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的重要指标,代表着该城市在所属区域的实力和地位,它的经济总量、人口规模等均是重要指标,这几年,郑州首位度正处在自我发展、自我增长的阶段。

最新发布的河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透露,今后5年,要强化郑州的龙头带动作用,提高郑州城市首位度,增强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其中提及一个具体的目标是:到2015年,郑州的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要达到20%,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达到400万人以上,成为全省发展的重心。

关键词

按国际流行的城市理论,区域性中心城市首位度不应低于区域人口的1/3,GDP占到30%。

2010年,郑州GDP达到4000亿元,总量占全省比重由2005年的15.7%提高到17.4%。

郑州市常住人口所占全省比例从2000年的7.30%提高至2010年的9.17%。

显然,作为省会城市,郑州市的这两个主要指标并没有达到“要求”。

然而,时下在以河南为主、延及周边的中原经济区的广袤地域内,没有比郑州规模更大、总量更大的中心城市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魏后凯曾经对郑州进行过深入的调研,他认为,根据郑州目前的发展位置、前景,绝对具备培育成为上千万人口规模大城市的条件,这种条件在全国都不多见。

魏后凯说,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要把郑州定位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将其打造成中西部龙头城市,甚至可以上升为国家的中心城市。

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郑州任重道远。在“第一方阵”中,郑州与北京、上海等城市差距还很大,也落后于武汉的5500亿元、长沙的4500亿元。从另一侧面也说明,郑州经济加速攀升的潜力巨大。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正是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起步之年。

中原经济区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从现在开始,郑州市将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着力扩大需求,着力调整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努力使省会经济调得更好、转得更新、强得更快。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郑州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郑州作为省会城市,既是这一重大战略的首先受益者,也必须是重大责任的首先担当者。

省委书记卢展工在郑州调研时强调,郑州兴有利于全局兴,郑州稳有利于全局稳。郑州是河南发展的重心所在,这个重心不单指地理位置的概念,也不单指郑州的经济总量要位居全省第一,而是指郑州的综合实力要在全省占更大的分量,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

【 作者:记者 徐刚领 程国平  编辑: 赵静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