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晚报记者苦苦寻找他的踪迹
昨天,几经周折拿到他的手机号码
郑州“送水哥”有几句心里话
托晚报给大家说说
“希望大家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我个人只想静下心来,把送水的事继续做好”
昨天,是周口太康小李来到郑州的第一天。
刚刚收完麦,小李趁农闲来郑州打零工。
像其他工友一样,他也在中州大道农业路桥下等活儿。
中午时分,天气有些闷热。小李把手伸进裤兜,摸了几下,掏出几张发旧的纸币。
“买瓶矿泉水去。”站起身,小李拍了拍屁股,往桥东走去。
“兄弟,别去了,咱桥下有水啊。”旁边一位工友赶紧叫住小李,往桥南的方向指了指。
顺着桥下往南不足200米的桥墩下,摆放着一台崭新的饮水机。
“刚来不知道吧,咱这桥下几年来都不缺水喝。”来自开封的工友小张笑得很开心,“有位热心的老大哥,几年来一直在给咱送水,幸福吧。”
记者 常亮 文/图
“送水哥”这个人,晚报一直在追寻
去年9月,一家媒体曾刊发过这位热心人送水的报道,由于未能见到他,所以报道篇幅较小。
从那时起,晚报记者一直想找到这位默默无闻的热心人。
然而,当晚报记者来到中州大道时,公交调度站一名工作人员说,天气转凉,饮水机已被热心人收回。
在公交站调度站做保洁的张女士说:“每年天热,他就会来,给桥下的农民工摆好饮水机。”
今年5月,郑州刚刚热起来,晚报记者一有空就来到桥下,静候他的出现。
“我在这很多年了,从2009年桥下开始有水的时候就在。”来自开封的张拴柱做了一个很无奈的表情,摇了摇头,“可惜,一次也没见过他。”
3月份的一天,有件事让张拴柱印象很深。
那天中午,张拴柱看到了一位开黑色捷达轿车的人,不停从车上往饮水机旁搬水。
张拴柱飞快地跑了过去。那位高高瘦瘦的男士却告诉他,自己只是受人之托来送水,其他情况一概不清楚。
事后,张拴柱曾细细想过,或许那位高高瘦瘦的人,就是送水人。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网友点击 | |
娱乐新闻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