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48年坚持垦荒收养85名孤老孤儿 夫妇演绎大爱传奇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6-15 11:36:40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为助人,两双手扒开30亩黄河故道荒滩地

要照顾好老人和孩子们,吃喝问题是最让他们头疼的一件事。

1970年冬,孙成乐发现村北黄河故道上有些荒芜的河滩地,那里离家不远容易照看。和妻子商量后,他决定开垦荒田以补贴家用。

那一段时间,开荒种地成了他俩的头等大事。河滩里的荒地不仅草高稠密,且草层深厚,用铁锹根本就掘不动。一天也就能开个一平方米多,但他们开一点是一点,从来没有间断过。

一天一平方米,几十年积攒下来他们已经开了30多亩荒滩,一亩地是666平方米……

开荒是艰难的,收获是幸福的。

1976年的秋天,他们在河滩地上种上的高粱已经扬起了红米,刘巧真也怀了身孕,这“双丰收”使夫妻俩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中。

谁知天不作美,连续下起了阴雨,高粱全部泡在水里。看着到手的果实就要失去,孙成乐连夜趟水去地里把高粱穗子一颗颗剪下来。

刘巧真也挺着大肚子帮忙,过度的劳累再加上妊娠反映,刘巧真发起了高烧呕吐不止。孙成乐让她休息,她怎么也不肯。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不敢闲也闲不起啊!”硬是苦干5天,才把地里的高粱果实收下来,而刘巧真因流产也住了整整6天医院。

为责任,几十年天天天不亮忙到天大黑

开荒种地已够艰难,可粮食变成食物也不算容易。

20多人吃饭,一天磨一道面、一天蒸一锅馍、一天挑一缸水、一天洗一堆衣……其艰辛程度也是常人难以忍受的。

那时农村还没有加工面粉的机器,夫妻俩就推磨磨面,一套面30斤,每天光绕磨盘就要转十七、八公里,脚打了血泡,手磨出了老茧,这一推就是16年啊。……

孙成乐忙地里,刘巧真就得照顾家里。看看她一天要干多少活,就知道这养老助孤助人为乐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蒸馍做饭,一天要吃掉二三十斤面,这二三十斤面粉变成了出笼的馒头,巧真已是累得连拿筷子的劲都没有了。

晚上浑身像散了架一样,可是不敢睡,还有一大堆衣服等着。夏天倒没有什么,屋后黄河故道里有的是水,单衣也好洗。而到了十冬腊月天,洗衣可就难了,得先用棒槌、铁锨砸开冰凌,双手长时间在刺骨的河水里浸泡,一到夜里,巧真的手指疼得钻心。

院内没有水井,吃水要到堤下1公里外的土井去挑。吃、喝、洗、刷,一天少说也得十几担水。晴天还好,遇到雨天、雪天,泥泞光滑的上、下堤路,孙成乐只得拄着拐棍。

为挑水,他整天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至今仍有一处伤疤。

幸福院内老人多,看病吃药是个大问题,开荒种地勉强能解决温饱,花钱呢?尽管夫妻俩起早贪黑拼命地干活,日子过得仍然十分艰难,常有捉襟见肘之感。万般无奈,孙成乐只好让大点的孩子和自己一起去黄河故道网鱼,然后拿到集市上卖。夫妻俩还常常带着身体健康的老人扫碱熬硝卖钱。

“几十年了,每天都不容易,生活的重担每天都在考验着我们的良心。”孙成乐说的实实在在。

【 作者:首席记者 何水清  编辑: 刘丽雅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