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进京指标被曝分配不均 部分倒闭国企指标被叫卖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6-07 17:01:20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记者:现在的户口价格是多少?

户口贩子:你上(百度)“北京户口吧”去看看,花上百万买个户口的人大有人在。北京户口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如今的行情,给小孩购买北京户口,30万是起步价,还要看有没有名额。因为北京户口是有名额限制的,一年3万~5万不等。这样一来,最好是你自己有关系,又舍得花钱,我才接你这单。要不然就是你有亲戚是北京户口,也可以想办法挂上去。

记者:你们最近“生意”挺忙的吧?

户口贩子:我们不乱搞,一个月就接五六个单(记者注:其签名里写的却是“大量接单中”)。一个月弄几十个的那是害人害己。到时候(出了事),关系渠道都得断,一批领导还下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路不能断了,钱慢慢赚。(一个月)赚个两三万就知足了,稳稳当当的也不费什么劲。

记者:风险大不大?

户口贩子:我们这“行”风险其实也不大,就是怕断了渠道。如果被抓到,顶多算个小额行贿,也没直接证据。只要不遇上在逃的人,其他情况都没有问题。

北京最大的销售假进京户口案

2009年6月22日,北京市海淀法院以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判处富长宁等4人有期徒刑3~5年。据法院调查,富长宁伙同北京市人事局车队司机付长利、首都医科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张锡长等人,利用过期的报户口介绍信和“派遣证”等,先后办理了92份假北京户口,获利100余万元。

中国“户口史”

西周时期——掌握自然变动

西周时期创建了原始的人口登记办法,男孩满8个月、女孩满7个月以后就要向司民登记造册,每年的出生和死亡人数都在司民的册子上予以统计,并每隔三年核查一次,主要目的是掌握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春秋战国时期——扩大兵源、增加赋役、稳定治安

战乱繁多、社会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扩大兵源,增加赋役,稳定社会秩序,纷纷建立起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齐、越、楚、卫、秦等国实行“书社制度”,就是将家长或男丁的名字写在版图上,放在土地庙里,以便按照户数的多少及各户的情况,来平均赋役负担。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实行“什伍连坐”的户籍管理办法,不仅要登记户口的姓名,连其身材高矮也要记录在册。

秦汉时期——核实赋役、收税

秦统一六国后为控制百姓实行“什伍连坐”的办法,户籍中不仅要记载户口姓名,还要登记年龄、土地、财产等情况,以便收税。

汉继承秦,并创造出“案户比民”的户籍制度,每到8月,全国百姓扶老携幼,前往县府,聚集廷中,接受主吏验阅,主要目的是为防止逃役。

魏晋南北朝时期——确保财政收入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户籍制度实行黄籍、白籍制,黄籍记载服役年龄的人口,白籍则是为侨居江南的北方流民所设立的临时户口。东晋南朝时期,百姓为了躲避战祸频繁迁徙,朝廷害怕人口流动太过频繁影响财政收入,便实行了“土断”(流民入所在地户籍)来清查隐匿漏户,确保全民纳课服役。

【 作者:  编辑: 王静喆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