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说天下

热点图文:瘦肉精、催熟剂、膨大素…… 13亿人的口福怎么保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5-26 09:07:34 来源: 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重庆查获26吨三聚氰胺奶粉,厂家用于生产雪糕。(资料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瘦肉精的引入、应用到禁止,本身就折射出我国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轨迹,下一步从源头上根治瘦肉精,希望仍在一个“转”字。

  再比如农药兽药残留问题、植物生长调节剂问题,这都是温饱有余之后遇到的新矛盾。“成长的烦恼”呼唤“快乐的成长”——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步伐,搞新米袋子、新菜篮子,稳量提质,既有内在动力,更有民生期待。

  ②关键词:三聚氰胺

  防企业道德滑坡,一是惩,让坏人倾家荡产;二是教,让善人津津乐业

  【新闻回放】日前,山西、河北两地法院公开宣判了4宗“问题乳粉”案件,依法严惩14名犯罪分子,其中2名犯罪分子被判处无期徒刑。他们明知故犯,销售三聚氰胺超标奶粉。

  时隔3年,三聚氰胺再次出现在公众视线。2008年,一场“震中”位于河北三鹿的乳业“大地震”,重创全国乳业,众多儿童受到伤害。三聚氰胺,这个拗口的化学名词,人们却已耳熟能详。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迅猛奔跑的中国奶业,放慢了脚步,探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三聚氰胺跟瘦肉精是两码事,瘦肉精是对科学规律逐步提高认识的问题,而三聚氰胺是个不折不扣的道德问题。明知这个东西对人体有害,还恶意添加到奶粉里,甚至无所顾忌到“三聚氰胺里加牛奶”,那就是坏良心、犯罪。食以安为先。食品生产经营者人为造假、恶意添加化学物质,天理不容,法理不容。

  然而,非法添加剂、违禁农药仍在农产品生产、运输、加工环节屡禁不止,客气地说,是生产经营者普遍缺乏法制意识、质量安全意识;不客气地说,是缺德。

  防患未然,加强约束。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后,政府集中整顿奶站。目前我国生鲜乳收购站减少1/3,主要由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畜养殖场和奶农合作社三类合法主体开办,在政府部门许可和监管之内经营。生鲜乳收购站机械化挤奶率达到87%,比清理整顿前提高36个百分点,全国7980辆生鲜乳运输车全部纳入监管范围。

【 作者:董晓  编辑: 徐珂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