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南新闻

"南阳说"变"襄阳说" "被隆中"再引诸葛亮故里之争/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5-24 08:37:10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占领“潜意识”,襄阳争诸葛“从娃娃抓起”

  5月23日,记者探访南阳博物馆,博物馆就坐落于卧龙岗的武侯祠内。

  进入武侯祠的山门,迎面便是两面巨大的石头,一块石头上刻有“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八个大字,另一块石头上刻着刘禹锡的《陋世铭》,内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等为“南阳说”佐证的诗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述的话,应该说,这对“南阳说”是很有利的证据。

  而襄阳的学者却认为诸葛亮躬耕的地点在襄阳,最早持这种说法的是东晋的襄阳史学家习凿齿。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这样写道:“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为让更多人潜意识里觉得“隆中对”是正确的,襄樊直接跳出争议,搞掂了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写者,让教科书对着全国的娃娃们宣传说,诸葛亮的躬耕地在今天的襄阳。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文教材重新收录已经删除十几年的《隆中对》,其中加注称:“隆中,山名,在现在的湖北襄樊。”在《出师表》中对“南阳”一词注解为:“南阳,郡名,在现在的湖北襄阳一带。”

  争议数百年的公案为何由教科书“一锤定音”?当年7月,襄樊一家媒体刊发了一篇题为《〈隆中对〉复出的背后》的文章,无意中披露了襄樊为《隆中对》复出教科书所做的背后内幕。

  该文称,1983年4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上第一次出现了《隆中对》。1988年,教育部为减轻中学生文言文过多的负担,更换新教材时又将《隆中对》从教材中删去了。此事引起了时任襄樊市市长罗辉的注意。罗辉决定争取要让《隆中对》再次编入教材,为襄樊旅游造势。

  于是,襄樊市于2001年2月13日召开了“《隆中对》应重新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研讨会。并从2001年3月起,襄樊市派专人为《隆中对》再次编入教材到有关部门游说,最终如愿以偿:《隆中对》与《出师表》一起,被编入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

 

 

【 作者:记者 熊堰秋  编辑: 刘丽雅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