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原文化

图文:季羡林故居被盗案两人受审 被告人王如昂首上庭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5-12 09:09:02 来源: 新京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王如称,他们二人在学校两名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用平板车拉走了物品,拉了十七八趟直到次日凌晨五六时许才忙完。搬完物品后,她又找人把物品都包装起来,并进行了清点和登记造册,然后又联系了中央党校等多个部门,暂存好上述物品。

对于这一经过,多名证人目击或被告知。王如自己也形容她是“光明正大”的,因为她认为当时造成满屋狼藉的八成是季承,她需要把物品拉走作为筹码,迫使季承交出他先行拉走的东西。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案发次日当王如听说季承报警后,她还不相信,因为认定“季承不敢贼喊捉贼”。

庭审焦点

公诉人 “非法占有”

庭审中,公诉人提交了季承掌握的六份季羡林亲笔信或委托书,称“我以前给秘书李玉洁等的一切文件统统作废,委托季承处理”、“我从来没有做过全部捐赠”等。

正是因为掌握了上述材料,在季羡林生前时,季承就曾与北大接触要求返还物品。2009年6月19日,在多名见证人在场的情况下,北大将季羡林故居内的物品清点后交给了季承。

被告人 “保护藏品”

王如及其辩护人举证称,季羡林曾写下成立捐赠小组(组员不包括季承)的亲笔信。

辩护人曾提出,季羡林在2001年7月曾与北大签订赠予协议。

根据2001年的赠予协议和王如手中的亲笔信,王如方认为季羡林过世前已经把东西都捐赠了出去,并没有东西留给季承。

因此,被告方均提出,他们实际上是在保护季羡林捐给北大的国家资产不至流失。

我们做了好事,我们保护了流失的国有财产,我们为什么会进来!

最后陈述环节时,被告人王如说。

即便是有人翻动了,那也是季家的物品,我有权处置,跟他没关。

对于被告人提到的案发当晚进入室内后发现满屋狼藉,季羡林之子季承(由于他曾做本案证人,故无法出庭旁听)回应说。

【 作者:  编辑: 王静喆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