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5月9日电(记者刘雅鸣、李亚楠、张兴军)
开栏的话:历史风云激荡,红旗招展如画。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之际,无数人把目光投向一面鲜艳的旗帜——中国共产党党旗。
这是一面引领希望的光辉旗帜。90年峥嵘岁月——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时代潮头,引领着亿万劳苦大众求翻身、得解放、谋幸福,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捍卫着这面旗帜的神圣。
这是一面民心所向的光辉旗帜。90年风雨同舟——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牢牢地植根于人民之中,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践行着党的宗旨,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甘苦、共命运,用拳拳赤子之心展现着这面旗帜的风采。
这是一面开创未来的光辉旗帜。90年砥砺奋进——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以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意志、勇气和智慧,带领着中华民族求发展、图富强、谋幸福,用庄严的承诺与伟大实践渲染着这面旗帜的壮丽。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从今天起,新华社推出专栏《红旗飘飘》,通过共产党人的事迹集中表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人们对党的坚定信念,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重访兰考追忆焦裕禄
每年5月14日,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墓园都汇聚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大家怀着一个共同心愿:再看看党和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这一天是焦裕禄逝世纪念日。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焦裕禄这个响亮的名字,穿越近半个世纪的时空,引发着人们强烈的内心共鸣。
没有他,就没有兰考的今天——兰考人心中永远的“老焦”
头发向后梳着,更显出面庞的清瘦;脸上挂着微笑,目光深邃;褐色旧毛衣的下摆插在裤腰里,外衣披在肩上;双手叉腰,双腿微曲。
这张焦裕禄的著名照片后来被塑成铜像,矗立在今日兰考县城的十字街头。
在豫东小城兰考,焦裕禄已成为一个标志。塑像、纪念馆、被称为“焦桐”的由他当年亲手植下的泡桐树等等,都成为当地的重要地标。
今年74岁的雷中江老人,是兰考县坝头乡敬老院的管理人员。焦裕禄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雷中江是坝头雷辛庄大队会计。那时还年轻的他,也和全县人民一样,在焦裕禄的带领下,勇斗兰考“三害”。
站在敬老院里的一处简朴的焦裕禄事迹展览室外,老人回忆起当年在兰考火车站偶遇焦裕禄时的情形:“他穿得很朴素,也没官架子,不说也没人认得他,那样子比老百姓还老百姓。”
老人情不自禁地做着焦裕禄当年对大家讲话时的手势,不时用黑粗的手擦着眼角,有些哽咽:“想起那个场面,很难忘。像我们这些人,提起他就要掉泪啊!”
“为啥掉泪,他那个吃苦耐劳的劲头,那种实干精神,那种对群众的感情都是实实在在的。”
每次到兰考县城,老人都会“抱着一颗怀念之心”拜谒焦裕禄陵墓。
47年来,人们对焦裕禄的怀念一直没有停止。像雷中江一样,所有亲历者谈到焦裕禄的故事,仍会哽咽流泪。
焦裕禄纪念园里,松柏苍翠、柳丝低垂,2米多高的汉白玉纪念碑庄严肃穆。据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每年从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来焦园参观的有近40万人次,这两年更是突破了百万人次。每到新麦收获时,就有农民从家里带来新蒸的白面馒头,摆在焦裕禄墓前;而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提起焦裕禄,依然亲切地称之为“老焦”。
兰考县葡萄架乡农民王洪伟说:“群众无论是过上了好日子,还是有了困难,都会想起老焦。在兰考人心目中,老焦没有死。”
而在年轻一代人眼中,焦裕禄堪称传奇人物。在不止一次地听母亲李三妮回忆她10来岁那年亲眼见过“穿得破破烂烂”的焦书记的情景后,韩村20岁的农民李彦鹏说:“焦裕禄是我的偶像。没有他,就没有兰考的今天。”
作为新中国60多年历史上“最著名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在兰考只工作了一年零四个月就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却给当地人民留下了无尽的思念。他将共产党人的本色诠释得淋漓尽致。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网友点击 | |
娱乐新闻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