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学者析中国人口国情10年5大变化 将影响全面小康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5-09 16:19:21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老龄+空巢

“六普”数据显示,与“五普”相比,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13.26%,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8.87%,上升1.91个百分点。

进入21世纪10年代,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开始进入老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的出生人口高峰期,其规模远大于美国二战后的“婴儿潮”(BabyBoom)。随着这部分人群迈入60岁门槛,未来20年中国将迎来加速老龄化的高峰期。预计到2040年前后,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的峰值,占届时总人口的31%左右。

“‘十一五’时期,中国老年人口年均增长600万,‘十二五’时期预计年均增长800万,未来10年将新增1个多亿老年人。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接近20%。欧洲国家用100年时间、发展中国家用60年时间达到的老龄化程度,中国将只用20年”,翟振武说。

由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生在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等背景下,因此又具有特殊的复杂性。穆光宗说,中国的老龄化伴随着独子高龄化、高龄病残化、老年空巢化、空巢孤独化的特点。目前中国家庭趋于核心化和小型化,每个家庭平均仅有3.1人,在天津这一数值仅为2.73人。来自民政部的数据则显示,目前中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

“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更加削弱了家庭养老的功能,使老龄化问题‘雪上加霜’。老年人对于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必然更加迫切”,李建民说,如果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将产生很多负面社会问题。“现在的老年人一般受过良好教育,有比较好的职业生涯经验,他们对于权利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社会管理层面如何应对都是需要审慎考虑的。”

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与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经济发展程度是不同步的,社会物质财富积累和精神文明程度、养老服务体系、社保水平还远远没有准备好,即“未富先老”。

“我们以前经常说老龄化问题需要重视,但总觉得离我们还远。但‘六普’的数据说明,这次狼真的来了。而且,它的前半身已经进来了”。翟振武的形容很传神。老龄化加速+空巢化,可谓来势凶猛。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级的总体战略规划,更缺少与构建老龄保障体系相关的一系列社会政策、资金支持、民生工程等战术支撑。

“相对于未来10年将越来越频繁出现的各类老龄化引发的突出社会问题,应该说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已经非常非常紧张了”,翟振武说。

性别失衡风险

在“六普”数据公布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透露,目前我国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8.06。2009年这一比例为119.45,在“十一五”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08年为120.56。

根据联合国标准,出生人口性别比一般在102~107之间。1953年我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4.9。一直到1975年,这一比例也只有106.54。但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升高,1980年就突破正常值的上限达到107.11,此后一路上扬。1982年“三普”出生性别比为108.5,1990年“四普”时为111.3,2000年“五普”时上升为116.9。

在农耕时代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国等亚洲国家都存在“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而当计划生育国策的推行,遭遇强烈的男孩偏好、B超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的滥用,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衡风险大大增加,为中国未来10~20年的发展埋下了重大隐患。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19岁以下年龄段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2400万。经测算,届时将有上千万适龄男性面临“娶妻难”。

而且,“娶妻”的难易程度还依照着地区的贫富程度不同而变化。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做的《百村性别失衡与社会稳定调查技术报告》显示,在大龄未婚男性的分布上,西部地区平均每个行政村为10.3人,显著高于东部地区的7.35人。“男光棍”聚集程度的总体趋势是由东至西逐渐递增。

男女比例失调还会带来就业挤压问题,未来10~20年,男性劳动力过剩所形成的“就业性别挤压”,将使作为“性别弱势”的女性生存发展更加边缘化。

李建民说,当前中国社会的利益导向是偏好男性的,现实生活中男性比女性在经济收益和精神受益上更大。“如果这种社会心理结构、利益结构不改变,彻底扭转性别比失衡不太可能”。

受访专家认为,消除男女性别比失衡的利益驱动,还要从根源入手。比如禁止就业、退休年龄、岗位设置中的性别歧视;对女孩独生子女给予适当的优惠,形成利益导向作用;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淡化“养儿防老”传统思维。

【 作者:  编辑: 徐珂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