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说天下

国防现代化买不来——新中国武器装备的发展历程/组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5-06 08:05:3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中的99式主战坦克方队。CFP供图

    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CFP供图

    近现代以来,中国人的自豪感与自卑感大都与军队在对外战争中的表现和武器装备强弱联系在一起。从鸦片战争失败直至抗日战争时沦陷大半国土,对外战争一再失败和本国武器装备低劣,导致社会上长期充斥着崇洋媚外的心理。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一战,能与世界最强手打成平局,才逐渐恢复了中国人百年来丧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过头脑清醒者会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那时用的多是苏联武器。

    经过解放后60多年的发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作为国家实力标志之一的军事力量,在和平时期武器装备发展水平是体现其实力的重要方面。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军队装备的巨大进步同样令世界瞩目。回顾1949年以后我国武器装备的发展历程,它成为中国国家实力增长的一个缩影。

引进技术、仿制生产奠定国防工业的基础

(1950年至1962年)

    近代中国面对世界时,已处于极度衰弱的状态,其首要原因是社会生产水平仍停滞于落后的农耕方式而错过了工业化大潮,军事上也错过了热兵器、机械化这两个历史发展机遇。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忙于内战,国家始终处于分裂混乱之中,当权者重点经营的军工产业也不过是外国的附庸,国内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制造。

    1949年全国解放时,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的工业产值竟列在世界第26位。当时国内几个兵工厂如沈阳兵工厂、太原兵工厂、重庆兵工厂等都只能生产少量机枪、步枪等轻武器,连迫击炮都造不好,更无法生产机械化装备,弹药年生产能力也仅能达到1万吨。相比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德等国的年弹药生产量都在200万吨以上。当时发达国家军队已进入了机械化时代,如1950年美国军队已是人均20马力(平均3个人一辆机动车),苏军人均5马力(平均10人一辆机动车),中国军队却是人均0.2马力,550万解放军只有1万辆战争时期缴获来的汽车(平均500人一辆机动车)。

    世界军事发展史证明,没有国家工业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军队机械化和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便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鉴于当时国内工业基础过于薄弱,中国国防事业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应急购买苏联先进装备,一方面建立独立的国防体系。上世纪50年代中国重工业建设起步时,我国军工部门及时补上了机械化这一课,同时在发展核武器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抓住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新中国出于作战急需,主要以半价赊购方式(只有少量属苏联无偿赠送)引进了苏联106个陆军师、23个空军师的装备,欠下了30亿元人民币的外债(当时折合13亿美元)。在1951年至1954年期间,中国同苏联达成了“156项”重点工业项目的引进,其中军工企业便占了44项,苏方以成本价提供陆、海、空三军配套的飞机、舰艇、大炮、坦克等武器装备的生产线,并免费提供相应技术。中国能获得这一世界军事历史上罕见的重大援助,主要因素并不是当时所宣传的“国际主义”而是国家间的利益交换,是因中方在朝鲜战争中站到第一线流血牺牲,苏联才给予了相应的回报。

【 作者:张晋龙  编辑: 徐珂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