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江苏南通规定公务员看黄片婚外恋将追责引争议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4-22 08:01:09 来源: 北京晨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近日,江苏南通规定公务员看黄片、婚外恋将追责。这一规范引发了广泛争议,质疑者不解:抛开公职身份,八小时之外,公务员也是普通人,明令禁看黄片是否管得太宽?再说,是否黄片,界定标准又是什么?

据《扬子晚报》报道,江苏南通规定公务员看黄片、婚外恋将被追责:观看黄色录像、不见义勇为、搞婚外情、违章搭建……这些社会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不良行为,如今都被以“禁令”的形式一一列入《南通市公务员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行为规范》中。这个全省首部“公务员道德和诚信规范”,至少有40种有违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行为被明令禁止,而对公务员职务之外的18条生活约束,则成了这部“规范”的最大亮点。

也正是这一规范中最吸引人的亮点引发了广泛争议,质疑者不解:抛开公职身份,八小时之外,公务员也是普通人,明令禁看黄片是否管得太宽?再说,是否黄片,界定标准又是什么?

反对

无视民需规范走偏

对公务员的私生活做出规定是否有违法律精神,确实值得探讨。但是,切不可被“看黄片”“婚外情”等吸引眼球的话题过度吸引,因为它很可能是个伪命题,原因就在于,无论是职业内的道德规范还是职务之外的生活约束,其内容的制订都存在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主体的缺失。

缺失的是什么主体?当然不是执行的主体,执行的主体是公务员,这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内容制订的主体是缺位的,至少是不够明晰的。内容的制订主体是谁呢?当然是接受公务员服务的普通民众。道德规范的目的,就在于锻造一支好的公务员队伍,为普通民众提供更合理到位的公共服务,这是本质所在。

不了解民需,公务员道德规范的内容就容易走偏。民需为何,是制订道德规范的前提所在,决定其内容选择。比如说公务员看黄色录像和不搞外遇的规定,虽然争论得非常激烈,但它跟普通民众的利益关系不大。前者大可不必作为其中的内容,后者则更多的是法律问题、经济问题,可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倒是见义勇为、违章搭建之类的内容,是民众所关注的,有必要予以规范。

可见,给公务员制订道德规范,应该多听听普通民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关注什么、期待什么,分析哪些德和行影响其服务民众,这些,才是道德规范应该关注和体现的方面。这样的规范,才是务实的,容易落到实处的。带着这个标准去看这个道德规范,我们不仅会发现很多内容值得商榷,还会看到不少本应有而没有的内容。

此外,公务员也仅是一种职业,从这个角度看,工作时尽到自己的职业责任,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生活中,应该“泯然众人矣”。下班后就做一介平民,没有特权,不贪不拿,不公款吃喝,不公车私用,这样的公务员,谁不会向他竖起大拇指呢?生活中,公务员和普通民众没有明显区别,像民而不像官,才是真正做到了“为政以德”。这,或许才是普通民众最大的期待。

怎么知道是否看黄片

诚如当地官员所说,将公务员的个人考核由机关向社会延伸,由工作向生活延伸是这部行为规范的最大亮点。可即便如此,当考核甚至于细化到公务员有没有看黄片、婚外情等情节的时候,让人不禁要问,该怎么才能知道公务员是否看黄片呢?

说到公务员看黄片,不得不提英国内政大臣雅基·史密斯的丈夫看黄片的丑闻。据报道,英国内政大臣为此差点丢官,最后不得不就此事做出道歉。为什么英国内政大臣的丈夫看黄片会闹得沸沸扬扬呢?原来,她在报销网费时,错误地将这笔电影费一并报销了,结果才会闹得街知巷闻。

这无疑给了我们一个很有益的启示。公务员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和行为底线要高于普通百姓,这话不错,可错在不该把看黄片等当成是公务员的道德底线范畴。要想确保公务员不“越位”,不该紧盯着公务员有没有看黄片,而是要管住公务员不能在上班时间看黄片,用公款报销看黄片等情节。究竟怎么做才能管得住呢?不妨像英国一样,一方面把公务员的报销、花费等向公众公开,由社会进行监督;另一方面,要求公务员必须申报财产,用收入透明来预防违规情节的发生。一言以蔽之,清正廉洁才是公务员的道德底线。

支持

道德规范给力权力品质

类似的公务员道德和诚信规范他地也有。去年,江苏省沭阳县对96名乡科级“一把手”进行年中考核,就首次考核了“忠于配偶”等个人品德情况。凡此种种,公众能够感觉到,对公务员的道德与诚信要求将会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

南通市的“规范”,在新闻写作技巧的帮助下愈发抢眼。《扬子晚报》的新闻标题就是《公务员看黄片、婚外情将被“追责”》,导语第一句就是“观看黄色录像……”这更加渲染了新闻的“成色”。作为新闻从业者来讲,我认同新闻写作这样的技巧,但作为受众来说,如何看待这一“规范”,可是大有讲究。也许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点需要提醒:千万不能仅仅被“黄片”所吸引,要全面而具体地看待,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否则,容易让自己的评判跑偏。

不能戴有色眼镜“看规范”。在“规范”刚刚出台之际,公众可以“评”,参与、表达和监督权在自己手上,可以尽情使用,这对于进一步规范“规范”有裨益,但切忌轻易判断,忌讳妄加指责和武断定性。因为,很多新生事物,并不是“非好即坏”所能评判的,需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

“先做人,后为官。”这是一句为官之道,永远不过时。所谓先堂堂正正做人,然后才能清清白白为官。做人要本分,为官要清廉。公务员道德和诚信规范可以“给力”权力品质,是监督并保障权力正常行使的尝试,是对权力使用的“防微杜渐”。

道德问责不如道德法制化

公务员具备高于普通人的道德水准,并为全社会的道德规范作出表率作用,这是全世界通行的规则。地方政府出台公务员道德规范,对于公务员违反社会道德但不触犯法律的个人行为,追究相应责任,不但无可厚非,相反很有必要,各地有必要跟进。

如何有效地考核公务员道德水准,又如何约束公务员的道德行为,笔者认为不妨向美国学习,走公务员道德法制化道路,不能靠一地小打小闹,更不能指望在考核中用扣分的办法来彻底约束和落实。

美国政府虽然法制比较完善,但是腐败问题依然很严重,原因之一就是官员道德沦丧,为此美国为从道德角度预防官员腐败,不断出台有关公务员道德的法律法规。1961年,肯尼迪总统颁布了第10939号行政令,提出了政府官员的道德标准指南;1965年,约翰逊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完善的道德行为标准令——11222号行政令;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从政道德法》,对换届交接、官员任命、选举、募捐、游说、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1989年,老布什总统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从政道德改革法》,并出台了系列配套法规;在这些基础上,2002年美国发布《行政官员道德行为准则》,对公务员的日常道德规范以法律形式进行约束。

公务员道德行为法制化,与公务员考核规范道德,两者之间有着本质性区别,公务员考核道德,最严重的不过给予行政处分,但是公务员道德法制化,违反了道德,就是违反了法律,就要按照法律追究相应责任,处罚比较严、比较重。当然在走公务员道德法制化道路时,首先哪些道德行为公务员应当遵守,必须经过全社会讨论,不能让存在争议的行为进入严禁的道德行为。

-评判

管好八小时之内更重要

对公务员的管理,最重要的是管好8小时之内。现在对公务员上班时间的检查,往往依赖于突击检查,而没有制度化的常态监管。公务员的权力行使依然没有完全透明,而财产公开更是遥遥无期。公务员最重要的“东西”不去管,却管到人家的8小时之外,看似管得多了,实质上却是使有限的监管精力变得更加分散了,是得不偿失的。

该管公务员什么?就是管住8小时之内,管住权力,让公务员的权力透明起来,让公务员财产透明起来。至于8小时之外,现在还早,别操之过急。

( 作者: 编辑: 赵静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