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本网大型系列报道:经开区 构筑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3-14 07:47:37 来源: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倍增扩能——

郑州日产气势宏

一年建成一条生产线,投产后短短半年便达饱和,8个月之后将再次实现倍增扩能,经开区汽车制造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在郑州日产得到了充分体现。

按照《郑州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年)》勾勒的愿景,我市将以建设百万辆汽车生产基地为目标,着力发展大中型客车、轿车、皮卡车、SUV、MPV、微型客车、中重型卡车和专用汽车八大核心产品,加快配套体系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聚集效应明显的汽车生产基地和汽车贸易中心。到2015年,全市汽车产能达到110万辆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280亿元。

产业政策的扶持,加上自身良好的整车生产基础,使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进入发展的高速公路。从2008年9月29日起,东风和日产两大汽车集团对郑州日产公司增加投资,在经开区开工建设第二工厂(一期)项目,完整布局整车生产的四大核心工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该项目2010年9月20日竣工投产后,很快成为逍客、奇骏等畅销车型的生产基地,当年便实现产值20亿元,创造了从建设到达产的新纪录。

面对中西部地区不断增加的市场订单,今年3月起,郑州日产二工厂(二期)倍增扩能项目已经启动,其中整车扩能总投资40亿元,扩能后年产整车45万台;发动机项目总投资40亿元,建成后年产发动机80万台。今年11月投产后,经开区将成为日产在中国继广州花都之后的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加上大量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的入驻,到“十二五”末,日产汽车工业园将形成45万台整车的生产规模,

郑州速度—— 引得群企聚东南 工业兴区—— 经济高地争创新辉煌 (上接第一版①)零部件本地化率达到7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并朝着打造1000亿元工业园区的目标迈进,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区。

郑州速度——

引得群企聚东南

2010年8月,在郑州市区东南部经开区投产的富士康郑州首条生产线吸引了世人的目光。郑州仅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球“代工帝国”富士康项目落地和第一工厂开工,创下了被称为奇迹的“郑州速度”,成为河南新型工业化大省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富士康的落户,将带动更多制造企业集聚河南,标志着更大范围的产业转移正拉开大幕。”省社科院副院长喻新安评论说,甚至,以河南为中心的区域可能成为中国工业新的布局重点。

通过积极承接国内、国际产业转移,经开区已聚集各类工业企业15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05家);拥有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6家;上市公司直接投资项目31个。入驻经开区的大项目如一个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相关产业不断集聚。通过企业联动、产业互通,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就近落户,实现区域集中、企业集聚、产品集成、开发集约,初步形成了有产业龙头、有骨干项目、有配套企业的产业集群,集聚经济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和区域竞争力日益彰显。

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强势崛起:以郑州日产、海马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大势,将成为郑州市打造百万辆汽车生产基地的战略支撑;以中国龙工、郑煤机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实力强劲;以郑州旭飞光电为翘楚的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以中粮郑州工业园、双汇食品工业园为代表的食品工业在全市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一批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成为同行业的领军者。郑州旭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攻克了液晶玻璃基板制造核心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郑煤机集团自主研发的产品创下了掩护式液压支架的世界高度;四方达研发的聚晶金刚石拉丝模坯填补了国内空白;郑州钻石精密起草的七项行业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 作者: 记者 裴其娟 编辑: 刘丽雅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