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任重而道远
把阜新险些失传的民间舞种“安代舞”拯救起来的谷秀梅,最近又有了新动作。这位跳惯了民族舞、唱惯了民歌的“谷妈妈”,现在学会了街舞,她的文化活动辅导班,立即吸引来了一批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搞群众文化工作的,只会老三式,咋能吸引年轻人来参加呢”?
在沈阳,一个由数十名市民自发成立、取名叫“主流”的合唱团,自己作词、作曲,创作了讴歌家乡变化的《沈阳组歌》。团员们写信给市委书记曾维,希望他能来听听自己的歌声。接信,曾维很快抽出时间,只身前往区文化馆,聚精会神地听了1个多小时,然后和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提出修改建议。
对此,鞍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庞泽刚并不惊奇:群众文化建设,既是体现文化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联系干部与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需要贴近百姓、贴近现实、贴近需求。
作为在市委宣传部工作了30多年的“老兵”,他的判断是:如果始终坚持群众文化的建设方向,一种向善向上的文化繁荣景致将会到来,而文化传播的格局也会因此重构。
事实上,在辽宁,更多由群众文化建设所引发的“化学反应”,正悄然发生:
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消费方式在变,群众文化的“文化含量”正在被重新打量,社会的文化民生、文化平等因公益文化、共享文化而提速,群众自办文化风生水起。文化产品生产者正面临重新建构:一方面,是大量专业院团直面市场,重树群众理念;另一方面,开始涌现大连城市国际交响团这样团员为业余爱好者组成、非职业性但却拥有专业演出水准的乐团,政府越来越少甚至不再“办”文化……
另一些难题,也已进入辽宁宣传部门破解的过程:
在相当程度上,今天的群众文化仍未能摆脱“中老年人文化”的特色。面对引领大众文化、时尚文化的职场一族,以及80后、90后等青少年的文化主张,主管部门又该如何尊重和满足他们的诉求?
今天的文化传播,从阵地到方式都开始颠覆传统。手机、互联网功能迅速扩大,面对播客、博客、拍客、微博的迅猛壮大,人与人的文化沟通方式、参与文化活动方式的更新,群众文化建设又将如何适应?
当文化多元、价值多元、表达多元成为一个社会进步的标识时,当励志的“旭日阳刚”和低俗的“小月月”同时可以在一夜走红并拥有各自的超大粉丝群,作为全国唯一拥有5台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并同时拥有国内风行一时的评书、二人转形式的文化大省,文化的“多姿多彩”和“守望崇高”究竟该怎样实现……
“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建设,需要新的思考、新的进发。”这是辽宁的决断,而他们,已经在路上。
( 作者: 编辑: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网友点击 | |
娱乐新闻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