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公车有偿私用架空公车改革
广州市委副书记苏志佳2月22日在参加“两会”讨论时,主动谈起广州公车监管措施。未来,广州市公车将安装GPS跟踪系统和身份识别系统,实行分级管理,非公务用车将采取有偿使用措施,试点单位估算,拟按照每公里1.5~1.7元收费。(《广州日报》2月23日)
公车有偿私用并不是我们的独创,有些国家就采用这种举措对公车私用进行规范。譬如德国政府部门对公车私用设有明确的收费规定:在柏林,所有公车私用都收费,包括汽油费、维护费、停车费和磨损费等。在芬兰,公务车只限在执行公务时使用,正常上下班和个人私事都不得使用公务车。如果情况特殊,必须使用公务车上下班,需要照单纳税。
从制度来说,广州市的“公车私用收费管理”明显借鉴了国外制度的设计思路,“收费不是随随便便象征性收费,而是要把公车使用产生的汽油费、管理费、折旧费、保险费等统统算进去,费用由财政局收取,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取费用将作为公车折旧等补偿。”但切入现实的语境,我们却明白,与国外相比,我们的很多制度本身并无太大的缺陷,只是执行起来很难不折不扣地落实——根子就在于,缺乏有效的监督。
公车有偿私用后,公车私用和公用的性质如何区别、如何计费和收费、怎么避免暗箱操作……这些都是很大的问题。尽管广州市已经投入巨资对全市公车安装GPS跟踪系统和身份识别系统,但请恕我直言,跑在马路上的公车究竟是公用还是私用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纵然是“私用”,也能打着一个“加班”的旗号。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现实的语境中,权力的“公私”界限在社会性的潜规则里模糊不清。在很多时候,权力个体的“私事”往往会上升为“公务”——大到家庭难题,小到端茶倒水,都披着公事的外衣,都散发着权力的光芒,都会有人代劳。譬如有些官员走到哪里,包有人代提,伞有人代撑,就连车门都有人代为打开。既然权力的公私界限厘清都有难度,公车私用的“收费管理”纵然是能执行起来,也会沦为形式主义。
公私不分的权力注定会享受公共资源全方位的贴心服务。必须要尽快完善权力监督和制衡制度体系,确保权力的“公”属性,而彻底消弭在私人层面的一切权力渗透。只要权力行为“公私分明”,公车私用现象就会逐渐消除。而公车有偿私用,则是无形的公车特权赎买,这个口子一开,会让公车私用“合法化”,从而架空了正在铺开还未取得实效的公车改革。 陈一舟
( 作者: 编辑: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网友点击 | |
娱乐新闻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