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 新闻中心-网友推荐

用工歧视的经济学考量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2-22 08:00:40 来源: 中原网-郑州日报我要评论

[字号      ]  [纠错]  [我要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郑州手机报,移动发ZZSJB到10658300;郑州晚报手机报,联通发701到10655885,电信发18至106592066。3元/月

   春节过后,华南地区“用工荒”的声音再度出现。尽管一些企业高喊“用工荒”“招工难”,但是记者走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厂区,走入当地的商场食肆,那里的工人、服务人员往往是清一色的年轻人。所谓的“用工荒”,在一些行业应该叫“青壮年员工荒”,实际上是用工歧视造成的。(2月18日新华网)

  “用工荒”,是由市场发出的重要信号。眼下,什么东西都涨价,生活成本高得让人心里发慌。在生活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农民工对提高薪水有期待,恰又遇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在整个过程中,农民工在做选择,企业也在做选择。但最后,一切还是由市场说了算。

  锣鼓听音,听话听声。“用工荒”出现,肯定是有某种“荒”出现在了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关系所发生的变化已呈现出足够的价值和能量,它让受低工资、低福利、低权益困扰的农民工们开始正视自己的所得与付出,也让人们重新考量本土“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之终结意味着什么。

  “用工荒”,“荒”在多个层面,“荒”在企业用工方式,用工歧视是“用工荒”一个重要成因。在珠三角等地,不少企业的劳动力消费模式,是招收二十岁左右的单身青年男女,让他们吃住在集体宿舍,一天工作12小时,一个月休息两天。一些企业出于管理等考虑,专门招女工,年龄、性别甚至地域歧视十分明显。消费青年男女也好,专招女工也好,多是建立在好管好用甚至是好欺负的思维之上,但这种情况严重地限制了本土劳动力供给的空间,加剧了所谓的“用工荒”。萨缪尔森谈到关于歧视的经济学时说,劳动市场上歧视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和经济过程,各种歧视通过竞争性供给和需求的手段表现出来,并导致了弱势群体收入的损失。歧视的原因有很多。非竞争性群体的产生和维持形成了一个重要机制。在对农民工歧视的过程中,多种非市场力量成为维持歧视的重要因素,农民工的教育背景,他们的忍辱负重,增加了歧视者歧视他们的重量。

  不少企业不停地喊“用工荒”,但这些企业不会喊它们的歧视行为,不会喊不给农民工买保险,不会喊拼命压低工资或强力抬高计件工资标准,不会喊他们如何逃避社会责任和规避法律责任。有订单就招工,没订单就炒人,形势不好就让农民工返乡,这种以就业不稳定性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在成熟社会是不可接受的,但在本土就是理所当然的常态。企业有“精打细算”的用工方式,农民工也会算自己的账。缺乏保障和归属感就走人,是农民工的自由和权力。你“荒”你的,我选择我的,这是井水不犯河水,是两不相干。 今 语

  

  

( 作者: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马上评论

用户: 隐藏地址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