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表明,中心城市、城市群的辐射能力、带动能力和影响能力是有限的,辐射范围最大在350公里左右。郑州到上海的直线距离800多公里,到北京的距离近700公里,到深圳的距离1000多公里。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海西等经济区相去甚远,只能选择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省科学院等单位的50多名专家学者,采用断裂点法等先进手段,对中原地区深入研究发现,无论从地理空间、历史渊源、文化联系方面,还是从经济协作、发展态势方面来考量,中原经济区都是客观的存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历史的必然,是对中原崛起战略的进一步持续、延伸和拓展。
再看中国经济地图,国家东中西协调发展战略正在逐步展开,四大经济板块竞相发展。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已逾5年,这一广阔区域内经济分工与协作仍需进一步明晰,以形成联手崛起的强大合力。GDP总量、粮食生产、工业增加值等数据连年位居中部前列,发展呈现出好的态势、好的趋势、好的气势,今日的河南,已具备了带动和支撑中国腹地隆起的实力与条件。中原经济区恰恰能将全国区域发展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把中原放在中国的位置看,意义更为特殊:河南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09年,河南省GDP总量占全国的6.1%,全国排名第五;从人均GDP来看,河南在全国与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均属中等水平,河南全国排名第十五位,中国世界排名第九十六位。从历史传统、人口构成和产业发展来看,河南也有鲜明的“中国印记”。
一系列对比数据表明,河南是中国的缩影。尽管河南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仍是河南发展中的4道难题。构建中原经济区,可为中国解决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难题提供样本,中原儿女更迫切渴望能在即将到来的经济发展大潮中担当重任。
崛起之力在凝聚——
汇集各方智慧,精心构架蓝图,民主决策求科学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个大思路、大战略,也是一次新探索、新实践。河南省委、省政府深知:没有科学的态度、没有全省人民的广泛参与、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建设中原经济区是行不通的。为了把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决策建立在民主和科学之上,省委常委会专门召开了务虚会议,研究决定把构建中原经济区决策权交给人民群众,交给专家学者,交给在一线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们。
郑州大学历史系、河南大学历史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成立研究小组,就“何为中原”各自进行独立研究,提交3份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再组织专家进一步论证。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确定了中原地区的范围,其边界大致为:西临华山,北至太行山—漳河一线,南界沔水—淮河一线,东达泰山—泗水一线。这一区域山水相连,民风民俗相近,同属中原文化支脉,自古以来经济、文化联系就很密切。
为了使中原经济区建设更加具备可行性,今年3月,河南省发改委组织50名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调研;6月,省委统战部邀请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专家组成8个组赴全省开展联合调研;7月,河南省各相关单位接连召开4次大型研讨会;9月,短短两周时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区域经济协会在北京召开3场高层论坛,吴敬琏、厉以宁等50多位专家出谋划策……
( 作者: 人民日报记者 罗盘 曲昌荣 编辑: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网友点击 | |
娱乐新闻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