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友点击

浙江金华万佛塔国宝出土半世纪后首次回家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0-10-27 15:21:26 来源: 浙江在线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浙江金华万佛塔国宝出土半世纪后首次回家

五代鎏金观音铜造像 葛跃进 摄


本报见习记者 张苗

本报实习生 俞跃

整个金华的目光,昨天都被吸引在一个只有17件展品,却始终充溢着游子还乡般温暖情愫的文物展上。

53年前的1957年元旦,当地万佛塔遗址地宫突被发现,23个小时的紧急挖掘后,上百件珍贵文物出土。

因为当时金华还没有博物馆和保存能力,这些文物做了简短展出,和金华百姓匆匆打了个照面之后,就被送到杭州,其中最珍贵的一件“五代鎏金观音铜造像”还被送到北京,如今已是国家一级文物,更是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所有观音造像中最精美的一件。

53年的离别后,包括鎏金观音造像在内的17件珍贵文物昨日“回乡省亲”,而这个“金色的回归——万佛塔出土文物返乡展”也引出一番当年挖掘时的尘封往事。

1956年的最后一天,地宫重现

每个金华人,都知道万佛塔的故事。

这座塔始建于宋嘉佑七年(即1062年),因每块砖头上都雕有佛像,俗称“万佛塔”。在清道光年间加盖到13层,能俯瞰整个金华城,可算是当地标志性建筑。

抗战时,万佛塔不幸毁于战火。

到了1956年底,解放军驻金华某部要在塔的原址上建医院,整修场地时,一名士兵突然发现地下有石头地宫。这一天,是1956年12月31日。

时任金华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严瑞生如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况:“部队马上停止施工,将这个发现层层上报给上级政府。”

省文物局的专家王士伦也连夜赶到金华。与此同时,当时是金华市人民委员会建设科(相当于现在的金华婺城区建设局)技术员的何孙耕带着2名泥工、2名普工来到了现场。

1957年元旦的下午1点,万佛塔地宫挖掘工作开始。

当年参与者揭秘23小时挖掘

如今,何孙耕已是88岁,但当年的一幕幕,犹在眼前。

“从1月1日下午1点,一直到1月2日中午12点,我们都没睡过觉。”何孙耕说,在用锄头挖开了地宫上方1.3米的硬土之后,施工人员看到了有一个小洞的石盖。

吊走石盖之后,1.5×1.7米见方的地宫就呈现在人们眼前。石坑分两个部分,一边是一只放在石座上的铁箱,一边是一尊石经幢,铁箱里面放着最精美的几件文物,“鎏金观音像就在铁箱里。”铁箱边上还放着一个箱盖,石经幢旁也摆放着密密麻麻的文物,“大概有一百多件文物,要是一件一件摆开位置不够,所以就见缝插针地叠放在一起。”

何孙耕回忆说,当时大家还在想怎么这个铁箱不盖上呢?后来才发现整个铁箱和观音铜造像一样高,都是49.5cm:“大概宋朝人当时疏忽了,忘记把铁箱的厚度也算进去,因此如果要硬盖上箱盖会破坏观音像,也就只能打开着了。”

53年分别,今朝重逢分外亲

文物出土后,当时决定办个简单展览,“第一次在后街的工人文化宫展览,后来大家不满足,说场地太小,又在环城小学的小礼堂安排了一次展览。”何孙耕说。

展览结束后,文物随即被送到杭州保存研究。很快有了一个共识——宋朝建塔,这个地宫亦在建塔之时就造好,放入佛像和其他物品后随即封闭,至今已有千年,其中最珍贵的“鎏金观音铜造像”,是更早一些的五代十国时制作的。

离乡半个多世纪,在金华市文物局的努力下,这些“游子”终有机会重回故土。昨天的展览分两个展厅,一号展厅的主角就是这个国家一级文物“五代鎏金观音铜造像”,而二号展厅展示的是同时出土的另外16件北宋时期的铜像。

现场一位工作人员说,这大概是金华第一次要登记身份证,有着严格安保措施,而且要提前领票,每天有2000名参观者人数限制的展览,却没想到居然关注如潮,观者如潮,甚至还吸引来了40个正好来金华学习的英国学生。

也许,61岁的市民吴先生的话说出个中原因:“当时文物出土时我才8岁,但我对这件事有印象,好像当时大人们还带我去看过,不过隔了这么多年再看到,心中还是有一种亲切感,大概这就是我们金华土地上出来的东西吧。”

( 作者: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