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图文】郑州一家人“房车”里的安居梦 房主称很幸福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0-10-13 09:51:43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相比之下,这辆花6000元买下的中巴车并不需要占用金贵的土地,它在冯增的汽修铺门前静卧了4年,几乎毫无变化。

  走近挂着豫G33425牌照的车前,蓝白两色的车身已满是斑驳;轮毂生了锈,雨刷早已脱落,后视镜被摘下来,成了妻子刘宗英和两个女儿的梳妆镜。

  为了接入一个二手空调的通风管,冯增将一块玻璃砸掉,用几层报纸糊上。最外面的报纸是年初《大河报》的地产广告。从车外看去,“豪宅”两个字非常显眼,与车的外貌并不协调。冯增说,随便抄起一张报纸就是卖房广告,想不用都不行。

  汽修部门前是宽阔的马路,往返河南、山西的大型车辆昼夜不停,扬起的灰尘让中巴车看起来灰头土脸。

  车厢后半部分被并排摆放的两张床占据,是冯增按照尺寸专门焊制的,妻子刘宗英带着3个孩子挤在上面。床头是“客厅”,家人吃饭和孩子学习都在那里。放置的三角铁电视桌是3个孩子的书桌。

  4年来,孩子个头越长越高,冯增就给书桌的4条腿续上新的废旧三角铁接着用。厅前摆放的10寸小彩电,是淘来的二手货,接了几次天线,都被雨淋坏了。

  属于冯增的空间是前面的驾驶室,小单间没装空调,一到夏天,冯增便在铺子里打个地铺睡觉。

  “房车”没什么大毛病,但因为年久失修,上车的台阶处漏了个大洞,有回小儿子冯佳明在车里蹦蹬,一脚踩空摔了个倒栽葱,把夫妻俩吓了个够呛。

  今年8月,这辆“房车”的照片被传上网,因其简陋,被很多网友称为“有车有房一族的最心酸解读”。对于这个形容,冯增搓了搓满是机油的双手,呵呵一乐:“城市人条件太好了,其实我在郑州换了多少次窝了,就这个还像个家。”

  1987年,15岁的冯增背着一床棉被从淮阳老家来郑州当学徒,住的是群租房,墙壁都是石灰板,冬天的时候一起床,“浑身能结一层冰”。

  1998年,冯增结了婚,带着妻子在郑州开铺子,那是他头一次租单间,7平方米的小屋,就有一张掉角的旧床,旧床还要当桌子用,又要当椅子用。

  2003年,因为拆迁,冯增夫妇被迫在中州大道的一条公路旁重新租房,这回赶上了“好运气”,他们租到了一间带着地下室的铺子,3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又凉快又宽敞,夫妻俩甚至可以带着大女儿玩跳房子。但好景不长,次年春天,由于绿化带改造,他们又要搬家了。他们找到一个城中村,每月200元,不带窗户。那年夏天,2岁大的冯佳明差点没热死在屋里,医生直说“危险危险”。

  过一年,又是拆迁。开发商还是两年前那个,据说是为了扩充小区。那时已小有积蓄的夫妻俩租到了现在的大铺子。为了省点租金,冯增在铺子里装了个高架床,就算“商住两用”了。

  妻子刘宗英至今还埋怨,夏天铺子里特别热,胳膊能被蚊子“咬粗一圈”。因为蚊子多,大个儿的蜘蛛也多,高架床靠近房顶,一夜的时间,十几个蜘蛛网就能从枕头边直排到房顶上。

  一次偶然的机会,冯增躺在朋友的大货车前座休息,觉得弄个“房车”没准挺舒服的,还不怕“拆迁搬家”。便灵机一动,花了6000多元,买下这辆二手车。

  当时,有朋友提醒,花这么多钱不如租房呢。每到这会儿,一向老实的冯增便会骄傲地解释道,“这你就不懂了,现在这辆车,光卖铁也能一分钱不亏,建楼得用钢筋吧,这楼市,钢铁准涨价。”

  搬进车里那天,刘宗英特意从旧货市场买来了维尼熊图案的布单子铺在床上,还特意提醒几个小孩“要注意车上卫生”,很少喝酒的冯增一气喝了两瓶金燕麦啤酒。

  上初中的大女儿则偷偷地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在这个城市里,属于我们全家人自己的‘房子’诞生了。”

( 作者: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