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原文化

仓颉与中国汉字(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0-09-20 08:55:23 来源: 西安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关于仓颉造字,据《世本·作篇》记载:“黄帝之世始立史官,仓颉、沮诵居其职矣。”又有“仓颉作书”“仓颉作文字”语。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一》记载:“易曰‘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又“仓颉造文字,然后书契始作,则其始也。”仓颉虽然生于史前社会,但后世史书对其的记载很多,并且,对其“造字”、“作书”亦多有认可,进而崇敬之。《荀子·解蔽》谓:“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充分肯定了仓颉在整理、创造和传播汉字方面的重要地位。《韩非子·五蠹》中指出:“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仓颉固以知之矣。”《吕氏春秋·君守篇》亦记载有:“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而将仓颉神化,主要是汉代以后。西汉《淮南子·本经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东汉王充《论衡·骨相》也提到“仓颉四目”。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黄帝之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中说:“仓颉造之,鬼哭粟飞,黄帝用子,官治民察。”前些年,在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中,仓颉就被刻画成了长着四只眼睛的人。

  近现代以来,许多人对仓颉造字持怀疑态度,认为仓颉造字是“凭臆之说”,将仓颉造字视为神话。今天,如果我们拂去那些神话的薄雾,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许多问题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先说“造字”,造字绝不是制造,不能与制作一件物品相比。它首先是一种思维活动,既不能一次完成,又不能孤立地脱离自然、人类社会和各种事物。我国的汉字具有表意性,它是由象形发展变化而来的,不同于其他音素文字。所以,我们可以将仓颉“造字”理解为荟集、整理、完善和创新。

  至于“仓颉四目”、“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则既有神化仓颉的一面,又有赞颂“仓颉作书”的一面。试想,仓颉为中国文字作出了如此大的贡献,后世自然会把他看得很伟大很神圣,所以才会出现“仓颉四目”。中国自古是农业国,企盼丰收是每个人的愿望,“仓颉作书”天雨粟正是反映了人们的这种喜悦心情;鬼夜哭则是强调人类有了文字,迈向文明,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奇迹!

  另外,“仓颉作书”所“造”的字,也只能是汉字的古文字,其字形、字体均与今天的汉字有很大差异,且字数也很有限。汉字是在不断演变、丰富和完善的,字体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相传,上古时期的蝌蚪文、鸟虫书,至今已难考证了,就是“秦书八体”我们也很难搞清楚。至今,我们所知道的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所能收集到的字数约有4500字左右,其中能辨认的也只有900余字。因为年代久远,我们已很难见到仓颉作书留下的遗迹。然而,这位先哲为中华文明所作的贡献却永远值得纪念。

  陕西白水县是仓颉的故乡,县内的仓颉庙是国内唯一仅存的纪念仓颉的庙宇,2001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历史悠久,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就已形成规模。有文字可证的历史已有1800余年,根据民间传说可上溯到黄帝时代。庙内建筑整齐有序,古柏参天,郁郁葱葱;历代石碑竖立前殿,给人以肃穆、优雅之感。而且,这里一直流传着谷雨祭文神的传统习俗。

  (编辑 王静喆)

( 作者: 温友言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