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 首页-网友推荐

古人消夏 潇洒古今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0-08-19 09:25:05   来源: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纠错  我要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郑州手机报,移动发ZZSJB到10658300;郑州晚报手机报,联通发701到10655885,电信发18至106592066。3元/月

  古人消夏拾零

   齐 夫

  古时没有电扇,没有冰箱,没有冰激凌,更没有空调,可夏天照样炎热,酷暑一样难熬,特别是那些士大夫、文化人,还要讲究衣冠整齐,不能赤膊露腿,更是苦不堪言。可是,再热人家不是也都熬过来了,不仅各有各的消夏方法,还兴趣盎然地一一写入诗中,与人分享,今日读来,仍不无乐趣。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天太热,近乎“桑拿”,诗人王维穿着很薄的衣衫仍觉得太厚,憋得透不过气来,坐在浓密的树荫下乘凉还觉得不自在,他是个享惯福的人,也不乏银子,可面对夏日炎炎,热风阵阵,也没什么好办法。

  “头痛汗盈巾,连宵复达晨。不堪逢苦热,犹赖是闲人。”江州司马白居易因为天热睡不着觉,整夜失眠,痛苦不堪,只好熬着,幸亏自己是个没什么要紧事的闲官,不想干就歇着,远比那些还要在大田里顶着烈日劳作的农人强多了。

  唐代诗人范灯到庙里进香,不禁大发感慨:“江南季夏天,身热汗如泉。蚊蚋成雷泽,袈裟作水田。”和尚们既要应对江南的酷暑,还不能赤膊;既要抵御成群的蚊子,还不能杀生,苦无良策,度日如年,身上的袈裟都被汗水浸透了,或许终日念经礼佛能给盛夏带来些许凉意?

  清代文人袁枚到长安旅行,正值夏天,挥汗如雨,于是感叹不已:“南方苦热宵尤眠,西方苦热彻夜前。”南方虽然很热,尚能睡着觉,没想到长安这个地方居然热得觉也无法睡了,看来南方的“火炉”名称也该让给西方了。不过,热也有热的好处,勤奋著书的袁枚“却喜炎风断来客,日长添著几行字”。

  唐代卢延让天才卓绝,为诗师薛能,词意入僻,不尚织巧,多壮健语。他素喜喝茶,茶也能解暑,每每“衣汗稍停床上扇,茶香时拨涧中泉”。一边摇着精巧的扇子,一边品着山泉泡就的佳茗,平心静气,自然会凉意习习。 (更多请看下一页)

[1] [2]
 下一页

( 编辑:zynews_rf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马上评论

用户: 隐藏地址 
  登录    点击查看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