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电影票房上“从不食言”且屡与媒体交恶的“非著名导演”冯小刚,在最终没弄懂是诗史还是灾难、是情感还是牵强附会之作《唐山大地震》影片赚得钵满盆满之际,突然站出来为“三俗”艺人郭德纲喊冤。说些“歉也道了人也抓了,都掉井里了就别扔石头了”
、“做为父亲我尊重李亚鹏,做为公民我有权力在自己的家里不被打扰。但我报警不打人。”在“中国没有大师”的年代,这个“非著名”大师冯导的抱屈,如果仅从表面来看,似乎有点儿“拿着同情赚吆喝”的成分,倘若从另一层面来看,为“罪犯”辩解“犯罪”之行为,终究也离不开“蛇鼠一窝”的嫌疑。
若想知其所以然,必先知其然。“冯小刚”三个字是伴随着“冯氏喜剧”而逐渐走进公众视野的,无论是先前公司的“文体干事”,还是电视剧的“美术设计”,无论是小品舞台剧的导演,还是电影剧本的“编剧”,冯小刚都没能把自己的名字与大众媒体扯上亲密的关系。后来,可能是葛优先生的“黑色幽默”帮了他的忙,从《甲方乙方》开始,冯大导演开始借势而上,在媒体的追捧下终于戴上到了“贺岁片之父”的桂冠,他本人也由此完成了“需要媒体宣传”到“不愿和媒体打交道”的转变,于是,便有了记者招待会上的“出言不逊”,有了辱骂记者“没有人性”等粗口脏口行为,并时不时为别人叫屈。此番再与“郭德纲”、“李亚鹏”等“同仇敌忾”,彻底拉开了与媒体势不两立的架势。
同样是成名后霸气冲天的娱乐公众人物,冯小刚缘何趟郭德纲的浑水?
一者,此地无银三十两也,借机在媒体面前再树“冯氏威风”。有则笑话说:张三埋了三十两银元在地里,并树了块牌子:此地无银三十两。结果被好事的李四挖去,李四选了块新地重新“下葬”了此银,也树了块牌子:此地无银三十两,张三的银子不是李四所盗。郭德纲在徒弟打人后,明知自己“圈地”理亏,故意将矛头引向“伪记者私闯民宅”而被“合理推搡”,将民众关注点向同情自己倾斜。冯小刚则顺题发挥,“歉也道了人也抓了,都掉井里了就别扔石头了”
、“做为公民我有权力在自己的家里不被打扰。”言辞之间,既回避了整起事件的主要矛盾,为郭德纲“声了援”,也在媒体面前“撂”个话:你们那些记者,整天就知道无中生有,我们公众人物是不好“惹”的!
二者,此乃猫哭耗子也,其实质是为了与之“划清界限”。郭德纲用自己落地有声的“幽默”把娱乐圈与媒体分割成势不两立的两个阵营,将自己推到了“三俗”艺人的风口浪尖上,娱乐圈里可谓是人人相觑,又不能不做出相应姿态。于是,“姜昆”、“周立波”、“冯小刚”等站了出来,唯有不同的是,姜昆先生直接将郭德纲视作“反三俗”文化运动上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而周立波、冯小刚则延续了他们各自的幽默天赋,上演了一出“猫哭耗子”的感情闹剧,在“感动”郭德纲之余,既送了“表面人情”,还“划清了界限”,拿冯氏的话说:“但我报警不打人”。我冯小刚讨厌媒体,但我不会犯法“打人”。在“不打人”的前提下,不管是周立波还是小沈阳,不管是赵本山还是冯小刚,所谓的“庸俗、低俗、媚俗”的帽子就不会“不请自来”。
三者,对媒体的依赖也,有怕被公众遗忘的担忧。泱泱华夏,几千年文明积淀,使这个民族披上了厚重的文化外衣,这终究是全民族值得庆贺的事情。反观当前文化,个中,一些不合时宜的传统流弊仍有一席之地,这,也包括“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黑色哲学。口口声声说“离开媒体也能活下来”的艺人们,真的不需要媒体吗?离开媒体的郭德纲还有相声《北京你好》吗?冯小刚还会有接下来的《非诚勿扰2》吗?在文化多元碰撞的时代,在信息一体化的今天,离开了传统媒体包括网络媒体的宣传和关注,“闭门造车”式生产的《唐山大地震》尔后取得的票房数字,只能同冯导脸上的“牛皮癣”一样令人难堪。对媒体的依赖度对娱乐圈的艺人们来说,比任何附着的东西更珍贵!媒体的曝光率是他们“叫嚣”之后最想得到的“果实”。
本来同郭德纲一样的“娱乐圈霸主”冯小刚,在还没擦干自己的屁股之时,突然开口,“声援”郭氏,的确匪夷所思,但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冯小刚恐怕真的不知道自己身上还趴着多少只“跳瘙”。
(来源:大众网 )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