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图文】广州中学模拟联合国大会成风 被指作秀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0-08-04 17:49:11   来源: 金羊网—羊城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纠错  我要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郑州手机报,移动发ZZSJB到10658300;郑州晚报手机报,联通发701到10655885,电信发18至106592066。3元/月

  旁观热议 参与者只为“镀金”考名校?

  据了解,本次举办的华南地区分会,共有29所省内中学参加,是华南地区首次举行如此大规模的会议。且选拔极为严格,入选的学校不仅是省内“模联”社团搞得很红火的学校,而且各校的代表均是“精英中的精英”。“‘英语’作为‘模联’的工作语言,参加者首先要过的‘门槛’就是‘英语流利’,这就必须要平时把英语当母语说。”位列其中的执信中学代表笑说。

  该代表称,除了费尽心思筹集资料、了解国情,靠自己能力去组织、策划、研究外,还得靠现场淋漓尽致的发挥,展现解决冲突、求同存异的能力。因此,每次面对一个议题,他和同学们都要为弄清“这个问题为什么没有得到解决”、“如何才能找到解决之道”而收集大量材料。

  在这次“模联大会”上记者也看到,即便是握手这一个细节,“外交官”都需要对“什么时机伸手”、“多远的距离伸手”、“伸手时握到对方的哪一个部位”等进行拿捏。

  也正因为能够进入“模联大会”的,一般都是一些优秀的学生;而“模联”对他们无疑又进行了新一轮高端塑造。因此有些人担心“模联”会让这些学生形成“贵族阶层”。采访中,广州市内不少普通中学生向记者“吐苦水”:“模联”门槛高,是智商高、口才好的名校学子专属游戏。

  在一些老师和同学看来,就是因为国外很多名牌大学很看重中国中学生是否具有加入“模联”的经验,所以不可否认很多人也是冲着这个而到“模联”“镀金”的。“他们都奔着外国名校去,过于功利”,“就像一场作秀”。作为旁观者,来自普通高中的高二学生小陈说。

  专家观点 “模联”应渐去“精英化”

  尽管争议声不断升温,却未曾使“模联”在广东中学,乃至全国中学校园内的发展有所却步,反而呈几何级数扩大。

  记者了解到,1993年,在北京有了第一届模拟联合国大会,随后逐渐被纳入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社团活动。直到2005年才走进中学生的视野,并掀起了一股热潮。在广东,深圳中学也在当年参加首届“北京大学全国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并成立了全省首个模联社团。2007年,执信、省实、华附、广雅等重点中学纷纷成立“模联”社团。目前广东已经有30多所中学有“模联”社团。

  “学生们参与‘模联’的初衷除了兴趣外,也在于提升综合素质。”省实校长郑炽钦说,因为这项活动涉及的知识非常全面,包括文件的写作、学术的讨论、英文的表达、着装和外交礼仪等。“这也是这项活动能在短短几年间迅速兴起的原因。”

  这种“角色扮演”,究竟能从中收获到什么呢?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二学生蔡熙悦告诉记者,“模联”对她提高综合素质有作用,“英语、历史、政治、地理知识,还有辩论的技巧,都大大提高”。“模联带给我的最大益处就是逼着我去说话,而且是在许多人面前有条有理地表达想法。”已被美国常青藤盟校达特茅斯学院录取的省实学生刘邓扬说。

  对于“模联大会”这种独特的国际化教育方式,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就曾公开表达“欣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褚宏启教授也认为“模联”可加快学生素质的提升。

  “‘模联’的举办确实能帮助学生开拓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跨学科自主课题研究和加强谈判、妥协、合作等综合能力”,在省实校长郑炽钦眼里,“目前看来,这个活动‘贵族’谈不上,顶多只是‘精英’。”但其随后表示,“模联”有必要“去精英化”。

  据悉,“模联”正在逐渐摆脱“名校俱乐部”标签。广州一些“模联”刚起步的中学开创了一种新模式,办会只邀请水平相当的学校参加,邀请水平高的“模联达人”做嘉宾进行培训,以此来保证会议的平衡性和代表的积极性,亦可以提高水平、促进交流。羊城晚报记者 陈学敏(编辑:jen)


上一页  
[1] [2]

( 作者: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马上评论

用户: 隐藏地址 
  登录    点击查看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