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聚焦

入园难已是家喻户晓 幼儿园政策倾斜令公益性渐失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0-07-26 11:06:59   来源: 新京报 我要评论

【字号 纠错  我要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郑州手机报,移动发ZZSJB到10658300;郑州晚报手机报,联通发701到10655885,电信发18至106592066。3元/月

  金晓铭是松榆东里幼儿园的执行园长,她发现幼儿园是越来越挤。“来个新学生,我们就喊大家‘挤个地儿’。到了2003年,我们发现实在挤不下了。”

  当北京的出生人口因为各种因素在直线飙升时,幼儿园的数量则在一路减少。

  公开数据显示,1990年,北京市共有托儿所和幼儿园4793所,到了2009年只剩下1266所。

  不只是在北京,全国幼儿园数量都在减少。1992年全国有幼儿园17.25万所,到2002年只剩下11.18万所,锐减35.3%。

  对我国幼儿园数量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在1995年,当时七部委发布《关于企业办幼儿园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企业幼儿园向社会开放……推进幼儿教育逐步走向社会化。”

  在此前,我国的幼儿园均为公有幼儿园,主要由教育部门办园和其他部门办园。

  所谓的其他部门,即指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厂矿、学校和国有企业等。而此后,国有企业的幼儿园开始和企业剥离。

  据金晓铭回忆,伴随着国企改制等大趋势,2000年前后,北京大批撤并幼儿园。那一年,金晓铭所在的北京内燃机幼儿园脱离原单位,金被买断工龄,继续在园内干。

  而其他附近的幼儿园,则大多不复存在。

 “当时把房子租出去搞商业,比开园赚钱,也是不少幼儿园停办的原因。”崇文三幼园长范佩芬说。

  虽然在1997年,国家又出台文件,规定“在社会服务体系尚不配套的地区,主办单位不能将幼儿园一步推向社会。”

  但由中央教科所的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调研发现,由于企事业单位自身改革的负担,多数企事业单位无论条件是否成熟,就把幼儿园推向社会。

  最后导致大批幼儿园因经营不善等原因而纷纷关闭。

  “市场化”让公益性消失

  2003年幼儿教育改革提出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财政倾斜于少数公办园,许多幼儿享受不到国家福利

  当国企改制在日益深入,中国的学前教育也朝着市场化的方向一路前行。(更多内容请点击下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作者: 专题统筹/本报记者 闾宏 孔璞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孙旭阳 孔璞 朱柳笛 实习生 武驿昕 对此文亦有贡献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马上评论

用户: 隐藏地址 
  登录    点击查看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