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原文化

莫言:当代文学进入战国时代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0-07-16 10:29:42   来源: 信息时报 我要评论

【字号 纠错  我要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郑州手机报,移动发ZZSJB到10658300;郑州晚报手机报,联通发701到10655885,电信发18至106592066。3元/月

  莫言:当代文学进入战国时代

  

  《兄弟》 余华著(图片来源:信息时报)

  

  《启蒙时代》 王安忆著(图片来源:信息时报)

  7月12日,由哈佛大学东亚系与复旦大学中文系等主办的“新世纪文学十年——现状与未来”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在为期两天的论坛,数十位中国文学著名作家、评论家参与了导论,深入剖析十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的走向发展,试图勾勒出今天的中国文学所呈现的多元面貌。

  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认为,在过去十年,华语文学一个重要写作特点就是对历史的不断书写,中国知名作家依然孜孜不倦地书写着“文革”和历史,比如阎连科的《坚硬如水》、王安忆的《启蒙时代》、余华的《兄弟》都是以历史为创作母体,而中国台湾一批外省第二代作家,也在对过去60年的台湾历史和个人身份做着诠释和反观,朱天文的《巫言》、蔡素芬《烛光盛宴》、香港作家董启章的《时间繁史》都讲述了历史与人的关系。

  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认为1990年代两场文坛论战,导致文学传统出现断裂的原因。一件是1990年代初“断裂事件”,陈思和认为,当年文学界对韩东、朱文一代人实际上采取了很不公正的态度,把这批“断裂派”作家排除出主流文学界。此外,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上海宝贝”事件,又把一大批70后作家排除出去,由此对中国文坛造成了断裂。而崛起的80后作家,在陈思和眼中,他们和上一代作家的文学生存、文学创作方法完全不一样,“他们有新的表达方式,有自己的读者。”对此,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认为80后的作家们其实是最不反叛的一个群体,更不要说有任何实验性的写作,“他们所谓最个人的写作,其实是最传统的文学,他们写最干净的爱情,那是老的文学传统,20世纪的爱情书写都是不干净的。网络文学上的所谓新趣味、新事物,其实比我们都要传统。”

  对于今天的中国文学的格局,作家莫言在首场论坛发言中,对当下文学历程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有趣比喻:“文学的战国时代”。 他认为,今天的中国,传统道德观早已分崩离析,某一个精神主题再也无法满足大众的口味,因此,文学也朝着价值多元的方向发展。但在莫言眼中,文坛的乱象丛生或许是好事,“乱就说明旧的秩序在瓦解。春秋时代奉行周礼,所以波澜不惊,到了战国,周礼被打破,才有了伟大的百家争鸣。我们就处于文学的战国时代。”

    (编辑 安吉)

( 作者: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马上评论

用户: 隐藏地址 
  登录    点击查看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