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邓玉娇杀官案:被杀官员既丢性命又丢人
媒体时评
《南方都市报》:对于这桩发生在鄂西偏僻小镇的事件,媒体给予了强调和重视,始终占据着门户网站新闻页面的重要位置,跟帖高达十多万条。舆论立场鲜明,毫不犹豫地支持邓玉娇的举动,对她自卫反击的情节予以压倒性的赞赏。一时间,网络民意风起云涌,痛斥死伤干部是咎由自取,力挺邓玉娇无罪,认为抗暴行为不应承担任何刑责。显然,舆论的态度与警方办案的方向有了分歧。
《扬子晚报》:按理,“洗浴服务”与“特殊服务”有着天壤之别,重要的是,前者是“洗浴中心”最起码的服务项目,只要客人愿意消费,根本用不着索要,女服务员邓玉娇不会不“识相”到这种地步,除非是赖皮的常客,而从被刺死的官员邓贵大拿钱砸人举动来看,这也是可以排除的。公众不傻,有人会相信在“洗浴中心”连“洗浴服务”都需要“索要”吗?
《华商报》:这起事件背后看似失却客观公正的“民意暴力”,实则在现实生活中,民众更多扮演沉默的大多数,只能在口水板砖中寻找心理慰藉。毕竟,直接决定社会基本框架和运行规则的,并不是道德层面的公序良俗和文化心理,而是公共司法制度和公权运作方式。这两者直接塑造社会模式,并对民众心理产生深远影响。如果民众总是从某些公共事件中得出结论---
司法对于官民同一性质与程度的行为偏向于选择性执法、富豪总能肆无忌惮地在社会各个层面挤占民众权利空间、权力沦落为少数人玩弄公众权益的橡皮图章,于制度救济无力的愤怒就会演化成逐步拉大的社会撕裂困境,这恐怕才是此次事件所放射的最值得警惕的信号。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