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友推荐

备受争议的“富二代”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0-04-28 20:10:38 来源: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盘点过去这一年,“富二代”一方面纠缠在诸如“炫富”、“飙车案”等负面新闻里;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富二代”个案和调查显示这个群体“积极向上”,跟我们想象的纨绔子弟形象完全判若两样。

  一起“飙车案”把“富二代”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2009年5月7日晚20时,富家子弟胡斌在杭州闹市街头飙车,不慎撞到行人谭卓。谭卓被送进省立同德医院,半小时后宣告不治。

  “富家子弟把马路当F1赛道,无辜路人被撞起5米高。”一个网帖、一张照片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声讨运动。矛头所指就是“富二代”。

  在社会学者袁岳的眼里,中国的“富二代”们即有五种表现:一、明显不成器,缺乏危机感与对于压力的心理反应机制;二、缺乏对父辈事业所在社会环境的认知;三、具有在优越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消费能力,极端缺乏对自我、社会关系与团队的管理期待与能力;四、缺乏自我节制与妥协能力,个性比较张扬;五、物质至上思想突出,极度缺少公德修养与道义感召力。

  “企业少掌门校园选妃”再次印证一些“富二代”口碑差

  身上挂有“80后企业少掌门人,寻找清纯美丽校花”和联系电话条幅的“圣诞女孩”,在暨南大学饭堂门口派发精美的“征婚传单”。嫩绿色、封面浪漫的传单内,印有两位“80后富二代征婚男”的自我介绍、喜欢的女孩类型和应征女孩的报名方式。

  媒体报道,策划活动的婚姻猎头公司已派出300名“猎手”,深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省内12所高校,替两位“少掌门”搜索“校花”。总花费要10多万元。

  不过细想想,“富二代”到大学征校花,一不违法,二不违背道德。这年头搞千奇百怪征婚启事的人多去了。至于引来骂声一片,恐怕不在这个事儿,问题出在“富二代”这个群体身上,这个群体的口碑实在太差。连搞个生日慈善会也是非议不断。

  这个生日慈善会的主人公是一名叫爱爱的南京小朋友。爱爱将生日会上20多万元的礼金都捐献出来,还动员父母捐出价值近50万元的棉被棉衣,送到四川地震灾区。

  “令人吃惊的是抽奖环节,特等奖送出三辆小轿车!”一位嘉宾透露说:“宴会估计要花掉上百万元,奖项很多,一二等奖都是翡翠饰品,三等奖是10台笔记本电脑,而且得奖率很高。”

  有网友不留情面地说,举办如此豪华、如此奢侈、如此招摇的生日宴会有必要吗?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奉献爱心本无错,但这样的炫富举动很不足取。说到底,这是拿自己的富裕刺激穷人的神经,是一种自我作秀,是自觉高人一等的摆阔。

  首份“富二代”群体调研报告发布,难道我们骂错了?

  “富二代”真的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吗?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由中国青年报首发的一份《关于“富二代”群体的调研报告》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有意思的是,大多数调研对象都对“富二代”一词比较敏感,希望称他们“企业家二代”、“民企二代”。他们认为,“富二代”是偏负面的、舆论炒作的词语,是对这个群体的误读。

  受访对象中,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占17%,本科学历的占78%。他们所学的专业,经济管理和商科所占的比重为59%。接受访谈的“富二代”们在解释选择专业的原因时提到,无论是父母要求,还是自己选择,都考虑了未来接掌企业的因素,所以大部分人选择了经济管理和商科类的专业。

  所有受访者中有52%的人有海外留学经验。从这些数据可以发现,这些受访者的父母把对他们的教育问题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富二代”家庭的家族企业资产数相当可观。但从他们的收入水平、日常开销水平以及日常的消费结构、财富观等方面数据综合来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崇尚奢侈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比较理性的实用主义原则。他们的业余生活也主要侧重在结交人脉、休闲和增长见识方面,目的是为了促进事业发展。

  政府花钱集训“富二代”,是为破“富不过三代”魔咒?

  “富二代”跟父辈经营理念不同,但是渐渐老去的“富一代”眼看就要退休,怎么办?

  江苏计划实施“千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让企业家后代在江苏省委党校接受一周左右的学习。这一计划被大家称为政府出资培养“富二代”。其后,广东顺德等地也大有跟风模仿江苏的势头。

  比政府更着急的当然数富爸爸们。据媒体报道,某个对“有创业需要的年轻人”开设的“创业培训班”一开班,呼啦啦就有100多人报名,基本都是“富二代”的孩子。一些学生家长直接给老师打电话,着重介绍自家企业规模有多大,希望孩子能到创业班来学习。很多学生在面试时也主动告诉面试老师,家里的厂子有多大、资产有多少万元。还有家长直截了当地告诉老师:“我想让儿子快点学会赚钱。”

  中国有“富不过三代”的谚语。生来就金贵的“富二代”能担当大任吗?不光富爸爸们满腹狐疑,全社会也是忧心忡忡。

  摘自《中国青年报》

  

  

  

( 作者: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