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工业巨轮领航省会崛起 “郑州十年”系列报道之三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0-04-28 08:34:28 来源: 中原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认为,从人均GDP1800美元左右到9000美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而且应该是加速发展阶段。2007年,我市的人均GDP4400美元。这说明,郑州正处在工业加速发展阶段。对于郑州工业来说,这一阶段,根本不是要不要坚持发展的问题,而是要怎样进一步优化提升并在优化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问题。

  早些年,工业被形容为郑州经济的“短腿”。这条“短腿”,不仅“短”在总量上和比重上,更短在产业结构和运行质量上。2002年,全市工业的六大支柱产业中,煤电、铝和水泥建材等资源型产业占全市比重的47.8%,汽车、纺织和食品业占全市的比重仅21.7%。

  其后召开的一个座谈会上,不少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郑州工业目前资源型产业过大,产业结构层次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产业链条短,名牌产品、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高关联度产品少。 长此以往,将会削弱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决策。对于郑州来说,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尤其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要求和出路。

  2007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说:“今后一个时期,郑州经济发展思路是‘强化枢纽地位、优化工业结构、建设商贸都市、发展现代农业’。”

  较之“拉长工业短腿,发挥商贸优势,带动现代农业”,这个思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优化工业结构,不仅包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也包括空间布局的优化。

  2007年,被确立为郑州的工业结构调整年;2008年,结构调整提速年。这年4月18日,郑州再次召开高规格的工业大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市长赵建才对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出明确要求;2009年,郑州市紧紧抓住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和产业转移的倒逼效应,市委书记王文超、市长赵建才亲自带队,南下北上招商,坚持在调整和优化中迎战危机。

  优化工业结构,郑州市不但有战略有思路,更有强有力的抓手和举措。

  省会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中,扶优扶强、产业集聚区建设、自主创新、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等工程,就分别针对郑州经济中的特点和弊病“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全方位、多层次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汽车、纺织服装、电子等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完成,电子信息、铝工业产业发展规划正紧锣密鼓向前推进。仅铝工业方面,我市就先后建成投产郑州铝业板带箔精深加工项目、豫联能源30万吨铝合金扁/圆铸锭及电工杆深加工项目等,产业初级产品多、附加值低的现象明显改善。

  通过优化,郑州工业长“大”了,变“强”了,“肌体”变得健康了,布局更趋科学合理了。

  2002年,我市销售超亿元企业仅有108户;2006年,郑州“长”出超百亿企业2户;2009年,郑州“长”出超200亿企业1户,超百亿企业5户,超亿元企业增加到1133户,比2002年净增1025户。郑州企业的生态丛林中,“多的是铺天盖地,少的是顶天立地”的话语成为历史。

  郑州已有“金星”、“三全”、“宇通”、“红旗渠”、“黄金叶”等7个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金苑”牌小麦粉、“正星”牌税控燃油加油机等12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数和中国名牌产品数均居中西部城市首位。全国道路上行驶的客车中,每五辆中就有一辆产自宇通,三全、思念等食品巨头的创新发展,让国人餐桌飘溢着郑州味道。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葛志荣曾感慨地说:“是三全、宇通让我重新认识了河南,认识了郑州。”

  身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全市目前已累计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省级141个。大方公司的DCY900型运梁车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中铝河南分公司的“背压汽轮机发电机组状态监测技术”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进步二等奖;中孚实业联合高校攻克了电解铝系列不停电停开槽技术,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电解铝生产的世界性难题……自主创新,让大方重科、汉威、威科姆等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排头兵,也让河南中烟、宇通、郑煤和豫联能源等挺进中国企业500强。

  2001年,郑州的汽车产量不足1万辆;到2009年,全市整车及改装车产量已飙升到13.2万辆。海马汽车建成投产,日产第二工厂加速推进……依照这样的发展势头,全市今年汽车产量有望达到25万辆,明年有望达到50万辆,百万辆汽车城的梦想渐行渐近。

  2008年,郑州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成功跻身中西部装备制造业大市;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由2001年的17%提升到39.4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4%。

  汽车、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凸现的是郑州工业产业附加值的提高,凸现的是郑州工业正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

  (编辑 keke)

( 作者: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