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南新闻

翻麦秸的木杈叫桑杈 沧海桑田里的“桑”或是新密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0-04-12 06:49:00 来源: 东方今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提起“沧海桑田”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但您知道它的来历吗?每到农忙季节,家家户户都要用木杈叉麦秸、翻麦秸,可您知道这个木杈是用什么做的吗?原来,这一切都和新密的桑树有关。

  4月9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发现”采访团来到了新密市来集镇裴沟村,这里桑林遍地,与小麦夹杂。

  新密市文化馆原馆长李宗寅说,桑树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最为原始、最为正宗的还是桑树的起源地——新密的桑树,而新密桑树最为集中的区域就在裴沟村。

  按照史料记载和老人们的传说,新密的桑树是轩辕黄帝时期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中国农耕盛世“桑田”的最早起源和模式。现在“沧海变桑田”和“沧桑”之类的词汇,就是从这些文明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以前,农民在打麦场用木杈翻麦秸,这个木杈,也是桑树做的,就是大家通常说的桑杈。”李宗寅说,大家都很熟悉桑杈,但没有几个人知道中国农民用的桑杈基本上都来自新密,而明白桑杈是如何做出来的人,就更少了。

  1975年,新密年产桑杈20万把,创造经济价值150万元。李宗寅说,那个时候,新密桑杈参加全国农产品展览会,受到了国内外客商的欢迎,远销青海、黑龙江等省,并出口到越南和柬埔寨等多个国家。

  然而,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桑杈的制作工艺面临着失传。裴沟村八组的裴明勤说,现在只有五位上年纪的老人(陈长旺、陈留兴、张永义、芦坤五、张麦囤)还割舍不下这份情结,制作一些桑杈。

  “每年我们都会做几把桑杈,但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把祖宗流传下来的这门手艺世代传下去。”坚持做桑杈的村民张麦囤说。

  (责编:keke)

( 作者: 首席记者 梁新慧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