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王伟宾
去年,郑州针对23宗闲置土地,采取了无偿收回、征收闲置费等处理措施。
3月3日,本报这一报道出来后引发读者广泛反响,很多人打来电话询问,究竟是哪些土地被无偿收回了?事实上,商报记者也试图从有关部门获取相关信息,但都遭到拒绝。
谁在囤地?为何囤地?囤地信息为什么不能对公众公开?为了解答这些疑问,商报推出“解析囤地”报道。
■ 事件
郑州首次无偿收回闲置土地
事情还得从2008年说起,当年,郑州市出台《郑州市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该办法规定:土地闲置满1年不满2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土地闲置超过2年,用地单位或个人选择在限期内开发建设的,除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外,还应按规定征缴增值地价。土地闲置超过2年的,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由政府依法无偿收回。
2008年到今年,正好2年,都有哪些企业触了“办法”的霉头?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郑州市相关部门不愿透露具体哪些闲置土地被收回,但可以肯定的是这23宗闲置土地中,的确有被无偿收回的。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一事件表明,郑州市真的要向高房价开刀了。
根据报道,这次认定的23宗闲置土地,面积1513.8亩,折合100.92万平方米。为了对这一数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商报记者找到了这样一份资料,郑州市2007年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18宗,面积250万平方米;2008年,挂牌出让28宗,面积313.7万平方米;2009年,挂牌出让65宗,面积是445.27万平方米。
若以2007年郑州市挂牌出让国有土地面积进行比较,这次清理出的闲置土地约占2007年挂牌出让面积的40.37%。
■ 样本
“两块地放了多少年,我都想不起来了”
宋小锁是郑州市弓庄村村民,一谈到闲置用地,他便摊开双手,再紧握拳头,用脚使劲跺地。斑白的头发在他激动情绪的带动下,一根根直起来。
他愤怒到了极致,指着不远处的两个砖墙圈,大声说,“两块地放了多少年,我都想不起来了!”
这两个地块位于花园路与英才路交叉口的西北角与西南角,约329亩。它们被一米多高的砖墙圈着,唯一的入口是一个大铁门。
你很难体会到宋小锁的愤怒。他今年66岁,从记事起,就把自己的心扎根到土地上,他甚至记不清自己何时学会了耕种。他说,“我是农民,我见不得好好的地,你荒了它!”
宋小锁记得,大概是2006年的时候,在政府的协调下,他们一家把所有的地都交了出来,他们每亩得到10万元的补助。“地是农民的根,谁都不想卖。从大领导到村里的干部,他们轮流做工作,不卖不中。”
当时,宋小锁家的地里种着玉米,已经结有玉米穗,卖地后不久,房地产公司的人开来推土机,将那300多亩地夷为平地。这是宋小锁第一次心疼,后来,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因为村民们发现,这300多亩他们视为生命的土地,被荒置了。于是,有的村民就想办法,重新在里面种上农作物,过不了多久,依然会被房地产开发商以“要开工了”为理由,推土机卷土重来,禁止耕种,并建了围墙。
弓庄村六组的李金锁说,“2009年,他们又毁了一次麦!”鉴于土地已经不属于他们,这些农民也没有因麦子再闹。
商报记者从围墙内看守土地的工作人员处了解,“这两块地都是河南天地置业有限公司的,已经好几年了,但马上就动工,再过半个月工程图纸会送来。”
■ 探访
1.8万元每亩的土地闲了15年
在这两块闲置土地的北面,另有一块百亩左右的闲置土地,一位张姓村民称,“这是天马公司(音)的,它买了后有一半都空着,一直到现在。最初,一家公司以出租土地的名义,答应每年付给我们每亩5000元的租金,占了近550亩耕地,过了一段时间,政府又说他们要买,最后没办法卖给了他们,每亩给了农民5.5万元,后来我们去找他闹,天马公司的老总说,其实是给了18万元,他一分钱都没少给。他们在上面建了一半别墅,其余的继续空着。”
在“天地”和“天马”占地的对面,花园路东侧,有一个正在建筑的楼盘。“它叫瀛洲水岸。”曾经任弓庄村会计的付广全说,“这楼没盖多久,但这块地,包括它北面的某单位家属院,以及汽车城,各个汽车展厅的用地,都是村民在1993年卖给河南豫泰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地。”
付广全清晰记得,17年前,政府派人来说情,泰国驻郑州办事处(后来的河南豫泰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要在附近建工业城,给农民最近的就业机会,希望农民们让出土地。
于是,以每亩1.8万元的价格,河南豫泰置业收购弓庄村约400亩地,此后,村民们没有看到所谓的工业城,这家公司在17年间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某单位,某汽车城,某些汽车品牌厂商,以及最近的“瀛洲水岸”。它占地,曾经闲置不止15年。而河南豫泰置业,目前仍然持有该村土地,正在闲置中。
来来去去,十几年间,弓庄村2000亩的良田,成为村民心中的曾经沧海。这些地,要么成为闲置土地,要么变现成“根本没有任何就业机会的单位”。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要么像李金锁一样,在路口靠机动三轮车载客讨生活,要么,出外打工,而老人们,提起往事,更是有着说不出来的苦楚,因为,他们是那么热爱土地。
弓庄村本届村支部书记朱晓宝说,“因为卖地被骗,历届的村干部都成为村民心中的千古罪人!而土地荒着不盖,又让村民们看见就生气,都不知道咋办了!”
■ 现象
“专业炒地的人懒得去盖房子”
“囤地,导致资源稀缺,商品房供应不足,房价上涨,这种上涨又促使地价年年上涨,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郑州一位房地产策划公司总经理称,囤地已是中国地产界公开的秘密,获得土地增值差价已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旨在垄断土地这一房产业最基本资源,实现由开发商操控房价的市场态势。
其实,“专业炒地的人已经懒得去盖房子了。”对此,郑州您好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天认为。
一位记者同行谈到一个典型的例子:郑东新区最早规划招商时,一家企业在政府的让利政策下,以低成本圈下大面积的土地。
这些土地被闲置几年后,郑东新区渐成规模,成为“香饽饽”。房地产商们发现,地已被人垄断式圈下,好地段“无地可种”,只能求助于该家企业,以高价接手土地,于是这家公司就因囤地赚得盆满钵满。
曹天回忆,在2003年的时候,这家公司的老板就找到了曹天,想聘请他,并以某种名义在郑东新区拿地,“他说得相当明白,最终目标是盖商品房”。
曹天最终拒绝了该老板的邀请,但这并未妨碍该老板的拿地行动,“我估计他当时拿的地最少600亩”。
而如今,该老板承诺政府要建的建筑物K已经建起来了,但占地仅183亩,而其周边,是比建筑物K面积多过几倍的商品房建筑,这些商品房,都是在近几年内动工的。
当时的地价和楼价,在囤地几年之后,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该老板究竟赚了多少,是一个谜。
■ 观点
“囤地”信息为何不能向公众交账
郑州一位资深房地产从业人员认为,在土地转让中,谁更容易拿到地?并非名牌企业,而是专业炒地皮的“囤地公司”,“他们拿地比大公司更轻松,然后转手卖给实力强大的公司继续囤,连建业都得从这些企业手中买地,可见其足够神通广大,敢于闲置的胆识也非一般公司可比。地方政府的‘保护政策’如果不撤销,处罚措施不落实,那么专业囤地公司还会让更多的土地晒太阳。”
房地产数据向来有模糊不清,官方,商界,民间三方口径常常“打架”的传统,相互矛盾的统计数字更让民众感觉扑朔迷离。
商报记者此前试图从相关部门获取2009年查获的闲置土地资料及处理详情,却遭遇踢皮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地产顾问公司老总分析此事时称,“不公开情有可原,也许处罚还未落实,有变通余地,若公开信息及处罚办法,就不能变通了。公开后,不仅国土资源管理局生气,那些闲置土地的地主也会生气。”
可如果此类信息不公示,不透明,民众已然丧失知情权,还怎能行使对土地使用的监督权?如何适时进行违法举报和投诉?
3月10,国土资源部出台“19条土地新政”,规定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开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及闲置土地查处信息,并公开违法违规用地查处结果,各地要将挂牌督办和社会关注的案件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目前,商报记者调查采访的信息,郑州市国土资源局均不愿回应解释。
( 作者: 见习记者 马静 编辑: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网友点击 | |
娱乐新闻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