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首页图片

河南千古奇俗骂人成遗产今缺钱骂不起 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0-02-24 12:00:06 来源: 中原网 成都商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C拯救之路

  濒临失传,踏上申遗之路

  2008年那次“轰动三省”的骂战演出,现在来看,是有深意的。

  屈思公,被称为两个村中最有文采的人,他写着一手好毛笔字,甚至被村民赞为“屈思公体”,曾做了多年的高中语文老师,退休后一心扑在这一民俗的资料搜集和钻研上。他日渐发现,“骂社火”这一民俗已到了濒临失传的边缘。“人才极度匮乏。道具渐渐流失。没有经费来源。”他总结说,现在村中年轻人在外打工长期不回,会写毛笔字的凤毛麟角,“斗文”后继无人。直到2006年夏天,听说“骂社火”可以申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才有了新的希望。“2006年以前大家根本就没听说过,甚至有村民纳闷,‘骂社火’咋就成了非物质?”

  “骂社火是民俗的一种。”河南省文化厅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处长陈高峰告诉本报记者,河南省启动这一保护工程,2006年接受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推荐,“骂社火”是由三门峡文化部门推荐上来,专家认为它规模大,以骂的形式表现民俗氛围的比较少见,具有相当的价值。

  2007年“骂社火”获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匾牌,挂在西常村村委办公室的墙壁上。两村村民发现,虽然选上了,“上面”却仍然没有经费下拨。陈高峰无奈地解释说,河南省文化厅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处是于2009年6月才成立的新部门(全国共有11个),经费上不比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今年省财政才给了100万元的经费,所以在此之前的项目是没有保护经费的。

  2008年元宵节,由阳平镇政府拨款2万元、东西常村各集资3万多元,浩浩荡荡3千人的骂战队吸引了包括央视在内的多家媒体,让“骂社火”一举成名。两个村的村委书记说,这是为冲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做铺垫,此后他们又花费了几万元进行申报,光请摄影师拍纪录片就花了1.5万元。“能不能申报上,就看今年六月了!”村民都鼓着劲说。

  “2009年我们从省级项目里进行挑选,包括骂社火(属于民俗类别)在内的100个项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晚今年12月出结果。”陈高峰说,如果“骂社火”被评上,由此评选出的“传承人”将每年获得8000元的资金(用作带徒弟),这个项目也将有一定比例的保护经费。不过,陈坦言,全国参评项目很多,“骂社火”能不能评上、评上后能得多少经费都不好说。

  “大家都在等待着结果。如果申报成功,我们就将‘骂社火’这一文化产业全面推向市场。”灵宝阳平镇副镇长刘春龙告诉本报记者。

  D尖锐质疑

  渲染性事,不文明?

  事实上,从“骂社火”引起外界关注之后,在人们惊叹它离奇的同时,还怀疑它 “骂人”的形式和对“性”的渲染不够文明,不够“非遗”资格。本报记者采访了多名新闻当事人,包括陈高峰在内均表示“只是看了汇报的材料,并没有实地调研”,三门峡市文化馆馆长贠更厚则表示:“文化界人士对骂社火的习俗研究不够,对其内涵发掘不深,要问清楚,只有找屈思公老师”。于是,本报记者对东常村的退休教师屈思公再次进行了采访。

  记者:有人说,您是对“骂社火”研究最透的人。您怎么概括这一民俗?

  屈思公:它是东西常村村民于元宵节前后举行的以“骂”为主线,以“性”为轴心,穷极互斗气势,以威慑天下、征服万邦的“轩辕黄帝金刚仙箕天兵出师布阵法”为表演形式的一项融文艺、舞蹈、杂技、信仰为一体的大型群体民俗活动。

  记者:“骂”人,文明吗?

  屈思公:我们对“骂”是有限制的。并不是什么人都骂,什么事都骂。

  记者:什么人不骂?什么事不骂?

  屈思公:不骂老实疙瘩的庄稼汉、不骂外来异姓人、不骂出嫁的大闺女。不骂揭短话,例如被骂的人没孩子,就不能骂他“绝户头”。

  记者:骂人时反穿皮袄是什么意思?

  屈思公:说明自己是牲畜野兽,说的不是人话,请不要见怪。

  记者:有没有两个人当场对骂起来呢?

  屈思公:我们有规定,兴骂不兴当场还,谁若当场应声,罚拿上烟到对方村赔情谢罪。

  记者:骂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吗?

  屈思公:张冠李戴、指桑骂槐。

  记者:有评论说,“骂社火”是一种民主监督?

  屈思公:可以借此表达民心民情。现在农村很少开会,也没有专门的制度征集群众意见,村两委的工作存在问题了,群众骂出来,是提醒、警示和监督干部。

  记者:骂社火,多有“性”的内容,这合适吗?

  屈思公:性,其实就是生殖器官。正常的人,谁没有呢?它是生理和情感需要,是繁衍后代的需要。性是远古人类战胜大自然的力量源泉,“骂社火”保留了远古的祭祀庆典仪章,有原汁原味、大俗大雅的民俗真魄,它有极大可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骂社火”遗产因急缺4万元,今年元宵可能“骂不成”,中原网联合《成都商报》向网友及相关有识之士紧急求助。联系人:《成都商报》记者 牛亚皓 13513890066

(编辑:zhaoj)

( 作者: 记者 牛亚皓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