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标题新闻

李柳身接受晚报专访:郑州新区规划建设大解读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9-12-07 08:21:40 来源: 中原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郑州市委常委、郑州新区管委会主任李柳身接受本报专访

    郑州向东,一座复合型新区崛起

    将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生态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示范之路

  

  李柳身   

    “八组团”功能定位各异

    郑州晚报:根据规划,郑州新区包括“五区一县”,各个区域在功能上是如何定位的?

  李柳身:根据规划,郑州新区西起郑州市主城区的中州大道,东至开封边界,北起黄河南岸,南至航空港区。下辖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航空港区、中牟产业园区、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和中牟县等“五区一县”。郑州新区采取轴线组团发展模式,形成“两轴两带八组团”的发展格局。“两轴”指的是东西走向的郑汴一体化产业发展轴,南北走向的郑东——航空港经济发展轴;“两带”是沿黄旅游产业带、东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八组团”是郑东新区、经开区、航空港、白沙组团、刘集组团、官渡组团、九龙组团、中牟组团。郑东新区强化商务、金融、会展、科研、教育等功能,经开区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航空港发展临空产业,白沙、刘集、官渡组团着重发展科技、职业教育、食品加工、环保型产业,九龙组团发展物流及其亲和性产业,中牟组团发展机械制造、汽车制造、食品制造业,沿黄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在新区东南部发展高效农业。

  11月28日,星期六,入冬的第二场雪正悄然飘落郑州,静静地滋润着郑州以东崭新的复合型新城区。这就是郑州新区。她承载中原人的希望和梦想,她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增长力量,她正在加速发展却并不声张。

  上午9时,郑州市委常委、郑州新区管委会主任李柳身如约在新区的办公室,接受郑州晚报记者采访,全面解读这方充满希望的土地的崛起密码。

    这是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需要

  郑州晚报:在郑州、开封已有郑东新区、汴西新区等开发区的情况下,省委、省政府为什么又提出规划建设郑汴新区?决策背景是怎样的?

  李柳身:建设郑汴新区,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培育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增长极的重大举措。为加快中原崛起步伐,2006年6月,省委明确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建设要优先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随后,省发改委牵头开始编制郑汴产业带总体规划。2007年9月,《郑汴产业带总体规划》经省人大十届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2008年2月,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郑汴产业带作为连接郑州与开封的产业走廊,成为推进郑汴一体化的重要桥梁、有效途径和实现手段。2008年12月,国家发改委在对省政府的复函中,肯定了河南近年来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实施郑汴一体化方面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同意郑州和开封两市作为省级配套改革试验区,自行开展相关机制体制创新,并表示将给予积极支持。

  2009年初,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渝城市群、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快速发展,并先后被国家批准为各类改革试验区的新形势,河南省委、省政府站在新的战略起点上,明确提出依托郑汴一体化,规划建设郑汴新区,作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加快培育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2009年1月,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中原城市群“一极两圈三层”的框架。其中“一极”就是指构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郑汴新区。郑州新区作为郑汴新区的主要空间区域,占郑汴新区规划面积的89%,承担着极其重要的发展任务,成为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中之重。

    发展机遇

    适逢城市规划修编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

  郑州晚报:目前,规划建设郑州新区,最大机遇是什么?是不是新的圈地运动?

  李柳身:这次规划建设郑州新区,正好赶上国家对城市规划修编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我觉得这是个最好的机遇。也就是说,城市规划修编和土地利用修编二者是相互协调、基本同步的,在这种机遇下,河南省以及郑州市的土地利用规划都对郑州新区进行了倾斜。虽然说郑州新区的面积约为1840平方公里,而根据规划,到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仅195平方公里,仅占规划区面积的10.6%,大量的农业用地、林业用地并没有被破坏,不可能是新的圈地。

    不是一般意义的开发区,也不是开发区的叠加

  郑州晚报:作为正在规划建设的新区,郑州新区有什么样的特点?郑州新区在全国率先提出“复合型城区”的理念,具体是怎么体现的?

  李柳身:复合城区、组团式发展、新陈代谢城市是新区规划的主要亮点。首先,郑州新区规划以“复合城区”为核心理念,将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生态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道路,为全省乃至全国内陆地区科学发展提供示范。简单地说,“复合城区”不是简单的新城区,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开发区,更不是产业集聚区的简单叠加。具体体现为“五大复合”:一是功能复合。即对生产功能、人居功能和服务功能进行统筹安排。二是产业复合。即实现产业链的横向和纵向延伸扩展,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循环发展,如都市里可以有体验农业,远郊一点的,可以搞大棚农业、观光农业,进行农业科研,生产新鲜的蔬菜、水果、乳制品等,再远郊的,搞基础农业,种植蔬菜、油料、粮食之类。三是生态复合。以生态轴线联结各功能区,使城市、近郊、农村、农田、湿地、河流、湖泊、森林等不同类型的生态单元既空间独立、又紧密联系,形成复合的生态结构。四是空间复合。打破单一土地利用模式,在城市建成区之中穿插一些生态农业示范区,实现土地混合使用;同时,以基本空间单元构成复合型社区,再由复合型社区构成功能组团,防止分区之间功能割裂,减少交通能耗。五是体制复合。打破行政区划及城乡界限,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并促使城乡管理体制与社会生产各方面协调运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其次,组团式发展。以往的城市发展、开发区建设,都是“摊大饼”式向外发展,开发区功能缺失,规划滞后,这次新区规划提出组团式发展,以生态社区为基本空间单元,设计具有都市和乡村不同风格的生态社区。在此基础上,构建生产、居住、服务功能复合的街区,组成更大规模的综合产业居住区,并最终组合形成区域组团。特别是与土地利用规划紧密结合,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再者,新区将是新陈代谢城市。这次郑州新区在规划时,在各组团之间专门设置了生态走廊,生态走廊里不准搞建设,保持区域的环境畅通。同时,把新区范围内的几条河渠打造成生态水系,使河渠之间、地上水与地下水之间形成自然循环,提高河流的自然净化功能。

   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郑州晚报:郑州新区提出打造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有什么样的规划?和现有的城乡发展模式相比有什么突破的地方?

  李柳身:郑州新区提出建设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在城乡区域规划设计、城镇体系产业布局以及城乡一体化上都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在城乡区域规划设计上,以生态社区为基本空间单元,设计具有都市和乡村不同风格的生态社区。在此基础上,构建生产、居住、服务功能复合的街区,组成更大规模的综合产业居住区,并最终组合形成区域组团。同时,在各组团之间构筑区域快速客运交通网络将城乡紧密联系起来,统筹规划城乡一体的给排水、供热、电力、电信等市政设施,统筹配置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社会福利等社会服务设施,实现城乡资源共享、社会服务均等化。

  在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上,按照交通引导、生态优先、凸显优势的原则,确定北部生态旅游、中部产城融合、南部现代农业的总体布局,在整个郑州新区范围形成“8-6-10”的复合网络式城乡一体化空间发展框架。“8”即8个功能组团,分别为郑东新区、经开区、白沙组团、刘集组团、官渡组团、九龙组团、中牟组团、航空组团。“6”即6个重点镇。“10”即10个一般镇。规划中心村60个,一般村238个。通过搬迁、合并等方式迁村并点,引导人口向中心村及小城镇集中,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的集约性,将置换出的建设用地用于满足城镇建设的需要。

  在城乡一体化方式上,强调以产带城。一方面,通过推动城区组团经济增长,吸引区外人口迅速推动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以生态农业及关联产业为主,通过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循序推进城镇化进程。生态农业重点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发挥“生产、生活、生态、休闲”四大功能,构建城市与农村共生的新型产业文化,使农业与休闲观光、物流、精深加工、科技研发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规划“三大农业圈”:城区农业圈、近郊农业圈、远郊农业圈。城区农业圈镶嵌在城区之中,以农业体验公园、社区绿化为主,并发展高科技无土栽培产业;近郊农业圈靠近城市生活区,同时也是组团之间的生态廊道,集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与农业科研于一体,生产新鲜的蔬菜、水果、乳制品等,进行农业科研,发展观光农业;远郊农业处于城区外围,规划建设大规模生态农业基地,包括生态循环、农业观光、农产品加工、农业物流等,构成沿黄生态农业区和东南生态农业区两大农业区。 郑州晚报记者 陶玉亮 张新彬 胡审兵/文 马健/图

( 作者: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