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探访淅川移民磨合中的新生活(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9-09-11 09:22:36 来源: 中原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新迁来的魏营村村民在超市买菜

  

  核心提示

  魏营村已经不是淅川县上集镇那个魏营村,唯一能和几百里之外的老村庄联系起来的,是村民浓重的淅川方言。2009年8月21日,魏营整体搬迁到了荥阳,村庄被一分为二,成为东、西魏营村,并有了一个新的前缀——荥阳市广武镇。气候、文化、耕作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使刚来这里半个多月的村民还在磨合中。  

  好景 新家乡土地平坦,一望无际,村民认为,的确比老家好

  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洒落在布满青苔的屋顶上,空气中弥漫着清晨露水的湿润。

  李玉梅简单收拾了一下,走进厨房,紧随其后的老伴儿喊了一句“我放羊去了”,李玉梅伸出头,应道“早点回来吃饭,你带着娃……”老伴儿没有再应声,瞬间,消失在门口。

  床板咯吱一声,李玉梅惊醒了,身边酣然入睡的孙子,洁白的墙壁,崭新的家具……原来,那只是梦一场。

  自8月21日搬入荥阳,李玉梅经常做这样的梦,恍惚中,仿佛回到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家——淅川县上集镇魏营村。

  魏营村原是个有着千余口人的大村庄,迁入荥阳后,被一分为二,分别安置在广武镇的东苏村和三官庙村,一个叫东魏营,一个叫西魏营。

  李玉梅是西魏营村的村民,54岁,一家七口人,大儿子已经结婚生子,老二老三均在外地念大学。

  西魏营村土地平坦,一望无际,紧邻高速公路,距离荥阳市区仅十余里地,相比老家泥泞的道路、起伏不平的耕地,李玉梅打心底里认为,新家的确比老家好。

  好玩 当地政府组织了“移民游荥阳”活动,让他们熟悉这个城市

  8月23日,魏营村迁入荥阳的第三天,当地乡镇、旅游、财政等部门联合组织了一场“移民游荥阳”活动,一辆辆大客车,满载着魏营村的村民,游览着荥阳的大街小巷,在导游的介绍中,他们知道了:这是荥阳新区,这是刘禹锡公园……

  8月25日,“国际旅游小姐荥阳巡演”,魏营村组织了100人的移民方阵参加,他们第一次以荥阳人的身份参加当地活动。

  村民魏宾说,他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国际旅游小姐”。“比电视上看起来高多了。”他笑着说。

  半个多月的时间,魏营村民逐渐了解到,荥阳是距离省会郑州最近的县市,是象棋中楚河汉界的发源地,每年有“石榴节”、“诗歌文化节”、“象棋比赛”……

  魏宾一家五口,爷爷、父母及他们小夫妻俩。父母回老家收秋了,老家种了十几亩玉米、芝麻。搬迁后,老家的房子就被扒掉了,只能将收获的粮食存放在当地的亲戚家,找个合适的时间卖了。

  “收完这季庄稼,我们就彻底和淅川没了关系,再去淅川,就是外地人了。”魏宾说。

  好工作 广武镇将组织村民进城务工,确保他们在荥阳“稳得住”

  西魏营村的中心是一家超市,蔬菜、米面粮油等各种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超市是广武镇供销社临时设立的,专门为移民提供生活上的方便。

  中午时分,魏宾从超市里买了点蔬菜,准备做饭。厨房里,煤气灶、电磁炉,米面、调味品……都是荥阳当地各个部门免费提供的。

  魏宾说,生活习惯基本上和在老家没有太大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如果想吃鱼,在老家,去河边抓几条就行了,现在必须到超市购买。

  魏宾今年26岁,是留守在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他原来在广东一家电子厂打工。他说,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在广东、福建等沿海一带打工。搬完家,年轻人都陆陆续续返回了南方的工厂。

  为了促进移民尽快融入荥阳当地的生活,当地政府给村里每家每户都发有一张企业招工表、荥阳市地图、广武镇地图和便民服务联系卡。

  这几天,陆续有荥阳当地的企业前来村里招工,企业都是开车带着村民先去企业考察,然后根据需求招工。魏宾去了几个,觉得还行。

  是在荥阳找份工作还是重返南方?魏宾正在考虑,媳妇怀孕九个月了,孩子即将出生。

  荥阳市移民局局长刘国强告诉记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是广武镇的一项主要支柱产业,针对淅川移民,当地下一步将组织他们进城务工,确保移民能够在荥阳“稳得住”。

  对于那些年龄偏大的农民工,尽量安排在当地就业。

  好地 专家将对村民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当地耕种方式

  “你知道咋打(田)垄?”

  “啥?垄,是啥?”

  魏三成自认为是种庄稼的一把好手,他说,在淅川那会儿,自己种的庄稼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但现在,他这个种了几十年地的行家里手被难住了。

  魏三成说,在淅川老家,耕种方式比较简单,由于河滩地起伏不平,没有办法使用大型农用机械,种麦子都是端个盆子,手抓一把撒撒就算种植。不平整的土地也无法进行灌溉,基本上属于望天收。

  而在广武镇,他这种老方式绝对行不通。

  荥阳市广武镇副镇长黄立峰告诉记者,广武镇土体平整,配套的农田水利措施一应俱全,素有荥阳“粮仓”的美誉,耕种讲究“精耕细作”,需要打田垄,将土地划为细小的块状,进行浇地、施肥等。

  黄立峰举例说,西魏营村周边的三官庙村、丁楼村、亿店村都是荥阳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每亩地比其他地方多产300多斤,每年仅种子培养一项就可以为每户增收几千元。

  摆在魏三成和其他村民面前的一道难题就是:“如何精耕细作”。

  黄立峰说,荥阳已经组织农业局、科技局的专家,准备对村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帮助移民尽快适应当地的耕种方式,耕种时节也将派专家现场对村民进行指导。

  现在,西魏营村村民等待的就是分地。

  因为牵扯新增人口,他们已经将原有人口以及新生人口登记后进行公示,有关部门核实批准后就开始进行分地。

  村里也初步规划,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小范围内进行大棚蔬菜试验种植。

  黄立峰说,目前广武镇政府正在挨家挨户进行资料收集,了解移民的具体想法,但是如何发展,这一切都需要等分地后,通过村民表决,方可实施。

  好学校 当地政府把移民村庄的孩子安排在最好的学校就读

  村庄的一角,是新建的小学,还未投入使用,暂时是魏营村移民工作联络点。

  魏营村共有82名学生,让当地人羡慕的是,移民村庄的孩子都被安排在荥阳市里或者广武镇最好的学校就读。

  高中学生被安排在荥阳高中就读,而初中学生和小学生则分别被安排在广武镇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就读。

  荥阳市民李梦媛说,荥阳高中是河南省示范高中,录取分数远远高于普通高中,一般荥阳本地的考生想上都很难。

  每天,村口的专车,接送着小学三年级以下学生上下学,而高年级寄宿学生,每周末也会接送。

  黄立峰说,考虑到移民学生初来乍到,生活环境和习惯不同,学校专门腾出几间寝室,让移民学生住在一起,相互照顾,并提出帮助移民学生学习、生活的“老师一帮一,学生结对子”计划。

  9月10日,广武镇东北的西魏营村,一排排新房整齐划一,有线电视、自来水进家入户。黄立峰说,魏营村是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砖规划建设的。

  未来的魏营村会怎么样?一个初步的轮廓是:那将是一个绿树环绕的省级生态村,一个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一个荥阳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

  (编辑 徐珂珂)

( 作者: 郑州晚报记者 王战龙 文/图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