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首页图片

琴音袅袅觅知音 访河南大学教授丁纪园(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9-08-04 08:39:25 来源: 中原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丁纪园在弹奏古琴

     中州派古琴几成绝响 河南古琴知音难觅(图)

  2002年,偌大的河南省会弹奏古琴的不足十人;2009年,已有200余人从古琴中找到了人生的寄托和乐趣——提起这个转变,不能不说到河南大学教授、专业从事古琴教学的丁纪园。8月2日,记者赶到设在郑州市博物馆院内的河南省古琴培训中心,采访了丁纪园。

  育琴人风雨无阻

  丁纪园自幼学琴,1962年入沈阳音乐学院,师从古琴大师顾梅羹。毕业后一直从事古琴、宋词乐谱及隋唐燕乐等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退休后的丁纪园一心搞起了古琴的教学和推广。

  “上世纪末,我调查发现能上台演奏的河南琴人不足10位。”丁纪园说,这更坚定了她要在家乡推广古琴的决心。2002年,河南音乐家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在她的操持下成立;2004年7月,与郑州市博物馆联合成立河南省古琴培训中心;2007年10月,丁纪园牵头主办首届中州派古琴曲打谱会,而第二届中州派古琴曲打谱会也将于今年9月底举行……这一切,对有效保护、发展古琴中州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丁纪园对古琴培训倾注了全部心力。“丁教授已是花甲之年,她每周日都坚持给学生上课,风雨无阻。”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次上课,丁纪园都会提前到教室,把琴弦一一调好,令她非常感动和敬佩。

  5年来,我省古琴弹奏队伍发展壮大到200余人,有的已经在全国古琴大赛中崭露头角,成为古琴艺术的优秀传承者。“作为一个古琴演奏者,我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让更多人认识、了解,甚至参与演奏古琴,将古琴文化发扬下去。”丁纪园说。

  传琴学孜孜不倦

  据了解,中州琴学在历史上是一支拥有大量优

  琴人和许多传世名曲的重要流派。它以“高古端严、宽宏苍老”独具魅力的演奏风格著称于世。蔡邕、阮籍等汉魏名士就是中州派琴人的代表。而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中州琴社”最后一位琴人离世,中州派的琴声成为绝响。

  “恢复中州派琴艺,重中之重就是发掘整理中州派古谱曲。”踏上了恢复中州派琴艺漫漫长路的丁纪园告诉记者,从2003年至2004年,她和宋大年、韩廷瑶等河南琴人根据清代中州琴派代表人物的古琴谱,反复按弹,把古琴谱中原本没有记出板眼节拍的琴曲通过整理订拍,记出旋律,使之可以照谱按弹。

  如今,丁纪园等人已发掘整理出《水龙吟》《幽涧泉》《沧浪吟》《潇湘夜雨》《雁过衡阳》等十余首中州派琴曲古谱,对于古琴的传承有着极大的帮助。

  汲营养桃李芬芳

  在古琴培训中心跟丁纪园学琴的上有68岁的老翁,下有四岁半的孩童。其中学琴四年的金郁昂今年通过了古琴八级考试,并在全国第二届青少年古琴大赛中荣获铜奖。“是古琴改变了我。原来我脾气不好,自从接触了古琴,不知不觉中我变得心平气和,整个人都安静了。” 还是小学生的金郁昂虽然只有11岁,但谈吐间却透露着小孩少有的沉稳:“因为我们不仅要学习弹奏技法,还要学习一些中国文化,从中我汲取了不少营养。”

  除省内各地市都有古琴学员外,还有河北等地古琴爱好者闻讯前来学习。正如一位中年琴友的感慨:“古琴是最接近天籁之音的乐器,作为中国人,我希望这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传承下去。”

  (编辑 徐珂珂 戴新馨)

( 作者: 郑州日报记者 左丽慧 实习生 王雯静 文 唐 强 图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